1 / 5
文档名称: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银行风险管理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银行风险管理论文.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16/1/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银行风险管理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银行风险管理论文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大体从1996年开始。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决定;同年,国债开始尝试市场发行,一年期以上国债发行利率实行市场招标。1998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也实行了利率招标;1998年10月和1999年9月,中央银行两次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协议存款利率。2000年9月,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开始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下放了外币贷款和300万(含)美元以上外币存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300万美元以下存款利率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200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统一境内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了非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自主决定权。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开始在农村信用联社进行浮动利率试点。由此可见,在加入WTO的前后,我国明显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今后的改革内容——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放开将是利率市场化最关键、也是风险最大的部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流动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处于严格的利率管制下,虽然资产质量较差,但存款相对稳定,支付能力二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性上升,必然导致银行间竞争加剧,资金流动更加频繁,存款稳定性大幅度下降,在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二)潜在的信用风险增加。利率市场化后,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银行采取的最直接的手段是提高利率,吸引客户存款。如果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银行为追求短期收益,在存款利率大幅度上升即银行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势必想方设法提高贷款利率,刺激冒险者的贷款需求,挤出正常利率水平的合格贷款需求者,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从而加大贷款人的道德风险,使信贷市场贷款项目质量的整体水平下降,并进而增加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三)利率风险管理。一般的说,银行的负债是客户的存款,而资产多半由商业贷款形成,银行普遍存在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的情况,资产和负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匹配情况。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单一,银行短时间内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能力有限,同时又缺乏对利率风险的保值工具和手段。因此,在利率波动加大后,商业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四)目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制亟待改善。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要求商业银行集中全行每日的资金余缺信息,对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现金流进行及时的分析,并根据市场供需等情况自上而下地设定不同的利率。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还没有形成“垂直管理”的模式,资产负债的匹配至少处于总分行“两级管理”的状态。大多数银行当前使用账务系统提供资金信息,既分散又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各分支行之间、分行同总行之间无法实现资金信息的实时沟通,总行无法获知各分支机构每日的存贷款变动情况,亦无法根据资产负债情况制定全行的利率政策。(五)业务发展战略的矛盾更加突出。利率放开后,利率手段可能成为银行竞争的直接手段。这就涉及到是扩大市场份额即扩大规模,还是增加盈利的发展战略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想找到规模与盈利之间的平衡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银行之间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