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肺功能测定操作规范一、 肺容积测定【肺容量各组成的定义】肺内气体的容量,由于呼吸肌的运动随胸廓扩张和收缩而改变,平静呼吸时,胸廓运动的幅度较小,故肺内气体容积的改变也较小;深吸气时,肺脏扩张较大,因而吸人的气体也较多。肺的总气体量可分为以下4个基础容积:潮气量(VT):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入的气休容量。补吸气量(IRV):于平静吸气末行最大限度深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补呼气量(ERV):于平静呼气末行最大限度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残气量(RV):最大呼气末肺内仍有的气量。由2个或2个以上的基础容积组成以下4个肺容量。深吸气量(IC):于平静呼气末行最人限度深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rh潮气量和补吸气量组成。肺活量(VC):于最大限度吸气末行最大深度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等于深吸气量加补呼气量),亦可测定于最大限度呼气末行最大限度深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前者又称为呼气肺活量,后者又称吸气肺活量。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末肺内所含的气量,由补呼气量和残气量组成。肺总S(TLC):最大限度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量,等于肺活量加上残气量。肺容量与年龄、性别和身高有关,肺容量的大小对气体交换有一定的影响。【测定方法】潮气量、深吸气量、补呼气量和肺活量可直接通过肺量计测得,而残气量测定则要应用气体稀释法或体容积描记法测定。气体稀释法包括氮冲洗法和氨稀释法,体容积描记法测定原理则采用了玻义尔气体方程定律(Boyle5slaw),在密闭的体描箱内测定。【临床应用】肺容量的测定通常可以反映胸廓的活动情况及肺和胸廓的弹性变化。因此,胸、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生理机制的改变常反映为肺容量的变化。肺活量表示肺脏最大扩张和最大收缩的呼吸幅度,在临床上无论何种情况,凡使得这一呼吸幅度受到限制时,肺活量即会降低,这种情况可出现胸腔外、胸膜及肺内等部位的病变。例如胸廓畸形、气胸、胸腔积液、胸膜炎、肺问质性疾病及肺内占位性病变。残气量和功能残气量的增多表示肺内充气过度,主要见于肺气肿和支气管部分阻塞及胸丿郭畸形等情形。肺总量是肺活量和残气量的总和。肺总量的增加主要见于肺气肿;肺总量的降低见于一些肺胸限制性疾病及广泛肺部疾患,如肺水肿、肺充血、肺不张、肺部肿瘤等。二、通气功能测定通气指肺脏吸入外界含氧量较高的新鲜空气,同时将肺泡内含氧量较低而C02较高的气体排出体外。它是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静息通气量】所谓静息通气量(VE)就是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所呼出气量的总和,也就是维持静息状态下代谢所需要的每分钟通气量,它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通常止常男性10L左右,女性为9L左右。由于通气功能有巨大的储备,故除非为严重通气障碍,一般静息通气量不会出现异常。静息通气量增加为过度通气,可造成呼吸性碱中毒;静息通气量降低为通气不足,可造成呼吸性酸中毒。【最大自主通气量】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指在单位时间内,用最大的力量进行深而快的大呼吸所得的通气量。它反映的是呼吸动态功能,是通气功能测定中较有意义的一项指标,用来衡量肺组织的弹性、气道阻力、胸廓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并能反映肺脏通气的储备功能和代偿能力的大小。测定方法为在限定的时间内(12s或15s)做深而快的大呼吸,将所测得的呼出气量乘以5或4,即为每分钟的最大自主通气量值。正常的最大自主通气量取决下列各项因素:①胸廓的完整及正常呼吸肌的健全;②气管、支气管的通畅;③肺组织的健全和正常的弹性。任何临床情况或病理变化,凡能影响以上三个因素,均可引起最大自主通气量降低,常见者如下:L肺活动度受限如肺间质纤维化、人量胸腔积液、肺水肿及肺实质病变等。2•气道阻力增加如慢阻肺、哮喘、支气管肿瘤以及上呼吸道狭窄、梗阻。•呼吸肌力量减弱或丧失如脊髓灰质炎和重症肌无力。.胸廓畸形如脊柱侧凸等。最大口主通气量被认为是胸部手术前预计肺合并症发生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有学者指出胸部手术患者的死亡率与MVV有关,其中50%的死亡者MVVv50%预计值,至今MVV仍被临床外科医师用作COPD患者能否进行胸部手术的主要指标。【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用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呼气至残气位所能呼出的气量,其中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是测定气道有无阻塞的常用指标,大部分正常人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可以达到FVC的70%・80%,—般用FEV1/FVC表示。其临床意义主要是反映支气管有无阻塞,FEV1/FVC降低说明气道阻塞。正常人3s内几乎可以呼出全部肺活量,而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患者则需5-6s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全部呼出。FEV1/FVC除可以测定支气管有无阻塞外,还可以对判断有无限制性通气障碍提供佐证,例如在某些使肺泡扩张受到限制的疾病中,由丁呼吸幅度的降低,使得用力肺活量可以在l-2s内全部呼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