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研究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5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pppccc8 2020/1/2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研究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我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食材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传统家常美食历经千年,以食材连接人的记忆,以味道维系人的情感,每一口咀嚼都是家的感觉。为使大家对我的家乡传统美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此我对家乡传统美食送灶耙耙做出以下调查。送灶耙耙为安徽合肥市以及芜湖、马鞍山等地,如坝镇、槐林、无为、庐江等一代的传统食品•,当天晚上居民用米粉做成饼,用豆丁,肉,蔬菜或咸菜等为馅,用素油煎出举家共食,迎接小年和即将到来的新年。“送灶”是旧时我国民间祭“灶神”的一种风俗。中国旧时民间认为“灶神”是掌管一家人一年祸福的神灵。因此,每逢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人们使用纸马、饴糖、米耙耙等送“灶神”上天,称为“送灶”,到除夕日又贴上新的灶神像,谓之“迎灶”。几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这种习俗,“送灶神”的时间一般都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前后,而送灶神的祭品南方和北方有所不同。在我的家乡以制作送灶耙耙作为送“灶神”的祭品。每当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都做送灶耙耙。一般上午准备米粉、馅心等原料,下午加工成形,傍晚煎烤。煎烤好的第一锅耙耙则首先用来祭灶神。人们把耙耙盛在大盘里,放在供奉“灶神”的神龛里,然后点上香火,放鞭炮,欢送灶神上天,颇为严肃认真,灶神送走后,全家人即可进食耙耙了。如今,很少有人那么虔诚地去“送灶神”了。但每当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这两天,制作“送灶耙耙”的习俗依然流行甚广,只是大都用来自家享用,很少有人用来作祭品了。“送灶耙耙”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节令食品。制作方法是将釉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一般比例为7:3),洗净后沥水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