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文题目《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策略》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一、本论文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核心概念的界定1、后进生的概念应表述为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呈现偏差的学生。如学业和品德均偏差的,可称之为双后进生。偏差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比较,纵向比较即学生的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是否达到学生本人能够到达的正常水平,横向比较即是是否滞后于教育目标与要求。2、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有以下特点:(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是非模糊或颠倒。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常常表现为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趣味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无常。(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自卑。(4)表现在学、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感。3、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就是选定若干后进生,针对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从这些心理问题表现的原因入手,实施心理干预,实现后进生变先进或至少能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转化后进学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实践,美国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熟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及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他们虽然也很重视“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践,但他们更侧重于“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理论研究。在国内,上海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且较为系统;在深圳,较早系统地开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这一课题研究的有福田教科所主任黄孔辰带领的“成功教育”课题组,他们进行的“成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级教育科研二等奖。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研究资料和启示。1983年,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先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EdwardGardner)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至今历时20年,它对美国及世界教育产生的影响却方兴未艾。“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一般传统聪明理论所信仰的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2)只要用单一、可量化的智力就可适切地描述每个人。“多元智能理论最大优点是能够根据孩子不同的天赋智力类型而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更能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美国闻名教育专家琳达·坎普尔说:“在过去的15年里,多元智能理论己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基本思路,并为教育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这一理论正在使人们重新设定教育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我们解决后进生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工作思路。但我觉得,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在转化相对后进学生(即优生再度提高的问题)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的创新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尤其在示范校的层面上通过研究性学习不断探究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和家庭、集体、学生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的研究方面比较薄弱。“后进生”有效发展的行动研究有利于建立基础教育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