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美国学校录用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国学校录用标准.doc

上传人:cx545616 2020/1/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国学校录用标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久前,北京一“高考状元”申请美国十一所名校,一一被拒,引起了舆论的一阵不小波澜。不过我倒是不觉得惊奇,我自己作为学生代表,参与过学校的录取工作,自己也作为学生被录取过,所以从两个方面去看,确实发觉美国的录取标准和我们不一样。我自己当年的GRE成绩就很差,但是我照样通过个人陈述,申请成功了哥伦比亚大学、雪城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几所学校。奥斯汀为了吸引我,除了提供全奖外,甚至还要给1000块钱,让我去学校提前参观。我想比我申请得更好的多得是,可是GRE成绩像我这么悲惨的恐怕不多。因此,在考分到底占多少比例的问题上,我大概是有一些发言权的。美国的中国家长有时在一起商量,发觉在美国申请大学,要比国内复杂。因为在国内,只要你达到了一定某校的分数线,就基本上可以上。但是很多在美的家长发现,美国光是分数还不行。比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据招生顾问大卫·彼得塞姆(DavidPetersam)称,考试分数(如高中平均成绩,和GMAT成绩),只占录取评分的35%-40%比例。那么剩下的60-65%都看的是什么呢?其商学院网站列出了三大标准:第一为“领导的****惯”(AHabitofLeadership),不管你在一个班级当领导,你在社区负责某项事务,还是在一战地领导一场战斗,还是创办一个小企业,他看你有无领导的****惯”。常言道,“优秀是一种****惯”。哈佛这里声称“领导的****惯”,我想还是很有道理的。第二个标准是智力成长的能力(CapacityforIntellectualGrowth),我发觉国内的一些培训和教育与此宣讲相反,比如有些培训机构只让学生看一些简单弱智的东西,不要看文学之类容易把人思维搞复杂的东西。哈佛商学院称喜欢“擅于复杂思想、喜欢参与活跃讨论的人”。各位朋友,你们看,“喜欢参与活跃讨论的人”,看来你们经常在此留言,吵架,还是有些好处的。请接着吵!第三大标准是社区参与(munityCitizenship),这是要学生积极去当公民,为社区作贡献。我曾经说过,“改变自己的最好办法是改变世界”,有朋友或许觉得这是空谈,但事实上很多高校录取确实是这么看的。一个连改变世界的想法都没有的人,是不大可能有多大出息的。学校招一个人也是投资,他希望招来的人,最终毕业了能去改造世界,给学校增光。谁会招一个老气横秋,过早开始世故,只顾过自己小日子的学生呢?昨天我说一些用人单位看人文凭但也看人品等软指标。我发觉高校录取也是一回事。可以说,美国高校录取,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一样看重个人素质。为了录取,临时去做一些事情,他人是可以看出来的。很多家长,到了快上大学的时候,才去让孩子去参加社区活动,临时抱佛脚,这些恐怕都逃不过阅人无数的招生官员的眼睛。这神秘的“素质”到底是什么呢?“下一代学生”网站列出了美国招生官员常看的一些个人素质标准。我觉得很值得借鉴:动力(motivation)、信心(confidence)、创意(creativity)、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