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文习题.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文习题.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文习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七年级下册历史解答题第1课1、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提示:(1)客观条件:统一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主观条件:隋文帝的文治武功使隋朝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陈的统治者荒***奢侈、***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2、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提示:(1)同意。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到今天。(2)不同意。可以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3、比较秦朝和隋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点?提示:(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3)都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如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4、科举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提示:一方面结合课文关于科举制的作用谈它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它便于统治者笼络、控制知识分子,使其成为恭顺的奴仆。还可以谈谈读书做官不利于科技事业的发展。当然,读书做官,能造福民众,应该肯定。5、隋运河经过了今天的哪些省(市)?提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第2课1、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提示:一方面要注意这是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的影响来看,应持肯定的态度。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能,说明他是人心所向的领袖。他后来的政绩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历史的正确选择。2、从唐太宗用人纳谏,你得到什么启示?提示:(1)是否能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判断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2)要能容人,要善于接受批评意见;(3)应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3、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事实?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为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途径,扩大了选才的范围,能达到有效笼络士人的目的。但其毕竟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统治者笼络吸收人才上为了扩大统治基础,维护自己的统治。4、什么是“贞观之治”?它是怎样出现的?提示:(1)含义: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2)原因:隋末农民战争的打击,使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唐太宗知人善任、重视纳谏,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唐太宗继续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大力精简机构,强化中央权利;晚生科举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5、材料分析:(题目略)提示:(1)用有才之人和德才兼备的人;(2)德才兼备应是任何时期的用人标准,我们今天用人也应该注意德才兼备才识真正的“才”。6、表格:(题目略)帝王措施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加强集权称皇帝设“三公”郡县制颁布推恩令、剥削列喉爵位三省六部增加宰相精简机构统一思想统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