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内涵;2、加强朗读,感悟体验田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崇高的境界,感受作者对小学老师深深的感激、尊敬之情;3、明白一个人的成才关键要靠自身的努力。教学重点:感悟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感受田老师教书育人的高尚人格,体会师生之间的桃李情深,明白自身努力的重要性。1936年2月29日,刘绍棠出生在北京通县的大运河畔。他自幼听乡亲父老讲故事、说评书,对文学有浓厚兴趣,阅读了大量课外书。10岁时,他第一次写作文《西海子游记》,竟写满了五册作文本,在全校引起轰动。1948年(12岁),他考入北京二中。第二年,只有13岁的他发表作品。15岁成名,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被诗人晏明称为“神童”,又因家乡儒林村临近北运河,又被称为“大运河之子”。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中秋节》中篇小说《蒲柳人家》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了解作者刘绍棠照片田老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师。这么有名的一位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第一课时,同学们大概了解课文,说一说在作者心目中,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作家刘绍棠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心中除了激动还会有……?尊敬,感谢。作者感谢田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当年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像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他是怎么给学生讲课的呢?把诗歌编成故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请学生朗读课本上老师编的这个故事内容。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了二三里……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了一座大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