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层次分析法.doc

格式:doc   大小:11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层次分析法.doc

上传人:dsjy2351 2020/1/4 文件大小:1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层次分析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它常常被运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的复杂决策问题,特别是战略决策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广泛的实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发展较快。AHP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分析复杂系统的有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将系统简化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使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可按其上一层的某一准则或要素,对该层要素进行两两相对比较,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正交特征向量,得出该层要素对于该准则的权重,最后计算出多层次要素对于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依次下去,从而得出不同方案或评估对象的优劣权值,为决策和评选提供依据。在公共卫生部门的管理工作中,管理目标具有多层次特征,因此,在评估工作中,可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获得各层次管理指标的权重系数,以满足多层次评估的要求。AHP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明确问题,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其基础是完善的指标体系,按照指标体系从上往下逐层地确定各有关指标的权重。首先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一个决策系统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1)最高层(目标层):这一层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2)中间层(准则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3)最低层(方案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本书依据逻辑模型确定的绩效指标体系构造出一个递阶层次结构。两两比较,构造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和正互反矩阵。在确定了比较准则以及备选的方案后,需要比较若干因素对同一目标的影响,从而确定它们在目标中占的比重。层次结构反映了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准则层中的各准则在目标衡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一定相同,在决策者的心目中,它们各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确定影响某因素的诸因子在该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些比重常常不易定量化。此外,当影响某因素的因子较多时,直接考虑各因子对该因素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时,常常会因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而使决策者提出与他人实际认为的重要性程度不相一致的数据,甚至有可能提出一组隐含矛盾的数据。在每一层的指标之间两两比较,其比较方法可采用矩阵表的方法。例如个物体分别重,,…,,重量和为1,则有比较判断矩阵确定评分标准。评分工作由主观作出比值的判断,或者采用delphi来确定它们,采用两两比较方法,评分时可参照以下原则,即业务指标偏重。管理指标偏轻;直接指标偏重、间接指标偏轻;复合指标偏重、单项指标偏轻。评分标准一般可按照有Saaty的1~9值法决定(见表5-3)。表5-3层次分析法的评分标准对比打分相对重要程度说明1同等重要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3略为重要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5基本重要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7确实重要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强烈重要9绝对重要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端重要2,4,6,8两相邻程度的中间值需要折中时采用注: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再进行细分,例如可以将1与2之间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