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动与静》教学设计说明.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动与静》教学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w3332654 2020/1/7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动与静》教学设计说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动与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世界,运动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了解运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初步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以及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认识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教学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学情分析: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创设情境──对运动的认知──参照物──互动讨论──运动的判定──练****巩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与静"、地球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引入新课通过第一章的学****我们已经领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从现在开始,我们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二)进行新课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同学们观察课图P13的图2-1到图2-3,在这里,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天: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月盈月亏……地: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火山喷发……人[物]: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通过上述讲解,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以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等都是运动的形式。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绝对的,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关于运动的描述。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的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的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请同学们看图2-4和图2-5,这两图介绍了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运动;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感受艺术的描述运动。对于艺术,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下面,大家想想,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现运动的呢:课件展示:登黄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诗描写了诗从登高远望,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