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地区林业旅游开发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区林业旅游开发方案.doc

上传人:hnet653 2016/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区林业旅游开发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区林业旅游开发方案背景和意义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推进全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区域文化,提升全区品位,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裁,是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管理区地处京津周边,是首都周边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地理位置优越、山场广阔、资源丰富,因此借助资源的优势,区内重点打造以森林旅游、生态发展为主的品牌项目,并把生态立区作为富民强区的根本。通过一系列的开发,形成了“春赏花、夏避署、秋观景、冬观雪”四季旅游格局,使全区成为华北乃至京津周边地区最优的四季旅游业景地。同时对全区森林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概况管理区(牧场)位于省西北部、市北部。地理坐标北纬41°21′至41°32′,东径114°45′至115°。北部与康保县接壤,西部与沽源县毗邻,东、南、西三面与张北县相连。东西35公里,南北18公里,总面积373平方公里。产业吸纳流入区人口近8000人。辖五个管理处两个乡19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管理区驻地左家营,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距省人民政府驻地石家庄北偏东380公里,距市北90公里。管理区因受垦殖时间、放垦地段、土质、交通等影响,人口地理分布大体由西而东、由北而南趋于稠密,个别地域因移民、场部迁移或有变化。地域古为少数游牧民族活动区,鬼方、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先后叩境。汉族杂入当溯自辽代,回族、蒙族始于元朝,满族起于清代,彝、黎、壮三族于近年通婚进入境内。境内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满、蒙、回、彝、黎、壮,共111人。从1949年至今,全区人口性别构成总的来看是呈现逐步上升势头,但波动不大,基本平衡稳定,维持在102—110之间。主要原因是历史上是移民区域,建场时域外人口大量迁入,其中绝大多数是夫妻同来。再者,迁入人群文化素质较高,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不大。自然概况我区属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春季3—5月,受势力较强的空气影响,天气多变,少雨干旱,多大风日;夏季6—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在暖湿气流的控制下,天气温暖、湿润,降雨增多;秋季9—11月,暖湿东南气流渐衰退,干冷的西北风重新加强,天气晴朗,渐冷;冬季12—2月,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严寒少雪,多寒潮,常有剧烈的降温和风加雪天气。1、光照充足,日较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产物生成和积累。2、水热同季。降雨多集中于6—8月。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8%。6—8月,℃(6月)、24℃(7月)、℃(8月)。这三个月的降雨和气温是同步进行的。3、自然降水分布不均匀,年度间差别悬殊。在1952—2005年间,—,。其中春季3—5月,—;夏季6—8月,—。。4、多大风日。多年平均大风日60天,最多96天(1966年)。每年春季4—5月,大风日月均10—11天。1971年5月,大风日有19天。大风时,春季风沙遮天蔽日,常有沙尘暴,冬季风雪飞扬狂舞,能见度降低,道路常被淹没堵塞。当地俗语说:“冬季白毛风,春季大黄风,立夏不起尘,起尘埋死人”。,%,,,集体所有制(两个乡)。农田防护林23601亩,其中杨树林带22840亩,榆树林带546亩;片林11699亩,其中杨树11083亩,榆树213亩,退耕匹配荒滩造林103700亩,其中杨树2670亩,榆树20411亩,沙棘2961亩,柠条47140亩,枸杞29538亩。与日本友人共同参与了植树活动,顺利完成了“中日沙漠绿化造林”项目第一期工程。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10万元,其中日方投资折合人民币80万元,管理区投资30万元,完成造林751亩,达200270株。主要树种有:杨树、垂榆、云杉、沙棘、落叶松、樟子松、李子松、山杏、丁香、火炬、黄花槐等。森林旅游发展条件1、,%。由于林草覆盖率高,生态条件优越,具备了发展森林旅游的条件。同时我区近距京津,交通便利,加之资源上的优势,成为理想的旅游胜地。所以我区一方面依托现有的森林资源,大力开发旅游项目,一方面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区的中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