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校公共体育整体改革教育专业论文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目标终身体育体育课程整体改革论文摘要: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实验。结果表明,本项实验内容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培养了运动兴趣与习惯,提高了运动技术技能,全面发展了身体素质。1,前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在人类跨人21世纪之际,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把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民族素质和振兴祖国、提高国力的基础。并对在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教师素质进行各种描述和探讨,以迎接新的世纪向教育提出的挑战。“高校公共体育整体改革实验”旨在探索一条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体育素质的成功之路,为“燕山大学人才模式”的研究工作提供素材。,确立高校体育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基本上是“普修加专项”的上课模式(一年级普修、二年级专项)。普修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中学体育所带来的较差基础;专项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掌握一项终身体育项目,进行终身体育锻炼。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此模式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或者说收效甚微。原因有三:其一,我国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体育受到严重的干扰,学生的体育基础差得令人担忧。其二,大学的普修课大多安排田径(跑、跳、投),体操(单、双杠、技巧、跳马),球类(篮、排、足),武术等多项基础课程,仅凭一学年7O学时的课堂教学,难免有些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结果造成学生走马观花,什么也没学会,基础仍然没有打牢。其三,一年的专项课程教学,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掌握一项运动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技能以及竞赛、裁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其结果,正如有的同行所讲的那样,我们的学校体育,虽然从小学到大学经过长达l6年的学校体育教育,然而,,又怎么能谈得上体育意识与观念的培养?怎么谈得上建立运动兴趣与习惯?怎么谈得上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呢?近几年来,高等院校体育发展的趋势,重要的一点是高校体育如何向生活靠拢,同社会接轨;如何为人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高校体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是确立教育目标。因为教育目标是决定教育活动的方向和前提,是“教育产品质量规格之设计”。高校体育的目标,应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我们不能离开社会的发展而单纯地谈人的发展,只有把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高校学生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未来合格的栋梁之才。因此,高校体育的目标应包括: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与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摒弃应试教育重智轻德轻体的弊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第二,教会学生一至两项运动技术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第三,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所学专项基本理论,竞赛规则、裁判法等,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特长,具有对集体或社会进行体育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