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课程与教学论.ppt

格式:ppt   大小:79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程与教学论.ppt

上传人:q1188830 2020/1/8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程与教学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程与教学论主讲人:李慧玲第六章课程类型与结构本章重点:课程的不同类型;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类型及结构的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主要内容一、课程类型二、课程结构三、我国新课程的类型与结构一、课程类型(一)课程的不同分类(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三)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五)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一)课程的不同分类课程类型:是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由不同设计思想产生。泰勒:学科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学科﹢广域)、完全未分化课程陈侠: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广域)、核心课程林本:科目本位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本位课程(二)(学科课程)学校根据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分科课程强调各门学科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1)发展孔子:“六艺”古希腊和古罗马:“七艺”夸美纽斯:完整分科赫尔巴特:心理学基础20世纪:新发展如要素主义(2)评价优点:分科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安排,有助于教学科目的设计与管理,也易于教师的教学,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系统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不足:四点(P123)(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课程取向: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分类: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1)相关课程(联络课程)如:语文与历史、语文与社会、数学与物理等(2)融合课程(合科课程)如:历史﹢地理﹢公民→综合社会科等(3)广域课程整个知识领域,在范围上比融合课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