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面对凝视屯堡人选择和适应.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面对凝视屯堡人选择和适应.doc

上传人:q1188830 2020/1/8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面对凝视屯堡人选择和适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面对凝视屯堡人选择和适应    关键词:屯堡人凝视文化符号文化认同[摘要]:将旅游列入文化研究的约翰•厄里将旅游者的“凝视”作为旅游经验的中心,其也是旅游者与旅游地相互沟通的桥梁。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在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符号和图像而非实际物品的时代,旅游资源、本土文化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被“符号化”,旅游者利用人际传播,通过这种“集体的”、“狂欢式的”凝视游戏来作为自身与旅游地进行互动的手段。旅游者为了不同的视觉凝视感受而来,相对应,旅游目的地(旅游专业人员)的“积极阐释”在不断建构着可供凝视的“文化符号”。屯堡人从沉默到“觉醒”,是通过外界的刺激而来的。其“积极阐释”逐渐演变为一种对自身文化族群的身份认同,进而通过认同,来适应这样一种“凝视”行为。屯堡文化的“存留至今”固然与屯堡人的文化自觉密不可分,然而,在这样一个以“符号化的景观”为特征的(后)旅游时代里,面对旅游者的游戏式的“凝视”,屯堡人是否仍在继续着自身的文化认同?他们的自我意识是在强化,还是减弱?他们的认同是否在保护与变迁中摇摆不定?如果说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个发展与保护地方文化的契机,那么,我们是否进入了一个为旅游而旅游,为了“被凝视”而将自身的文化系统符号化、视觉化的旅游时代?就屯堡文化来说,如果已被相应的符号化,那么屯堡文化又该如何定义?如今的屯堡文化是否是否已经改头换面?本研究即进入屯堡文化旅游社区,对当地人与旅游者的人际传播做人类学观察,研究分析位于贵州中部的汉族亚文化族群——屯堡人,面对当今的社会变迁所做出的选择与适应。 ·文化·被“凝视”当今世界的极速发展使得旅游——各式各样的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在现代化快节奏的“压力”之下,旅游及与之相关的“高峰体验”或许只能在包涵时间、精力、金钱等现代人无法挣脱的现实生活模式与不可多得之闲暇的夹缝中生存。尽管真正的旅游无法在此一一树清,但我们仍能通过对旅游行为的考察,提出与旅游相关的诸多特性。其一即是,在充斥着金钱与物质的现代生活世界中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一种异样体验,一种有别于日常生活模式的心灵体验,即:寻找具有差异的他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寻找他文化的行为,不可避免的具有了文化的特性。提供旅游资源的“地理”在文化研究里是一种空间的隐喻,“通过文化地理学的方式,文化除了被解释为其他的东西以外,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不同的空间、地点和景观的问题”[1]。卡尔·索尔(索尔,1925:337、343)揭示出“文化”通过时间作用于“自然景观”并形成多种形式的混合物(人口、房屋、生产和交往等)——结合起来即形成“文化景观”[2]。于是,我们可以将旅游行为纳入文化研究的范畴之内。约翰·厄里竭尽全力将旅游列入文化研究日程。他认为,凝视是旅游经验的中心,通过符号建立的旅游者的凝视——通常指向那些与(旅游者)通常所遇到的东西不同的、富有特色的东西,而这些富有特色的东西被复制在照片、明信片之类的东西中。于是,更多的视觉活动支配或组织了体验的范围(厄里,《旅游者的凝视》,1990a)。[3]厄里将其所揭示的“旅游者的凝视”放置在可能到来的后现代社会或文化的背景之下。不论他所关注的“后旅游”(post-tourism)时代是否在发展之中,不论我们是否真正进入一个不折不扣的“后现代社会”,当今(现代)社会的旅游活动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