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题目:怎样改变你最想改变的一个行为(除睡觉和戒烟)要求:不少于2000字,A4纸打印:姓名,学号,班级学院信息写于首页。评分标准:行为改变原则(认知和行为)40分,行为改变的具体具体步骤30分。题目:改变喜欢拖延的行为张树新08011023008机电2班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们不辞辛苦的工作和学习,无非就是想获得成功。但什么是成功?成功是目标的逐次实现。成功要有标志物。一棵果树很好,但是不结果实,不能说是好果树。标志物就是目标,也就是做成的事。成功应该是遵纪守法的。标志物没有绝对标准,只能是相对的。先天因素决定每个人的成功是不同的。成功是相对自已而言的、目标的逐次实现。成功的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聚合物。但“想事容易做事难”,人们都想成功,但成功不是说的那么的简单。成就一个目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方因素。成功心理学只讲自身因素。自身因素包括两部分:先天遗传的、后天习得的。先天的是自己的天赋特点—不能改变的部分,包括外貌、气质类型等。后天的是行为方式(包括思维方式)—一定程度可以后天塑造和改变的部分。天赋经常不容易轻易被人所发现,所以人们想成功就必须训练和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前在一整天里准备写完一篇论文,最后却是因为拖延而一事无成。在写论文的时候有时会想喝咖啡来提神;有时会想看看报纸;有时会想听听音乐来提起点写论文的兴趣;有时又会想吃东西来补充的能量来更好的写论文。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我的论文却还是没有开始。前面的行为都是拖延行为。在做一项事情的时候,不能立刻、持久投入,而是做其他与事情无关的行为。拖延行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我们身上的表现也特别明显。拖延行为就是属于人的行为方式之一,当人面临一项压力较大的活动时,他用一些与之无关的活动来代替,这样他就可以暂时封住他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的焦虑、忧郁、沮丧。大多数的拖延行为都是由于喜欢拖延的人对活动有过高的焦虑水平,产生消极情绪,将外部困难夸大,而意志力又相对薄弱,不足以克服困难,于是就产生拖延行为。首先,我们需要针对自己喜欢拖延的习惯,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使自己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拖延行为都是伴随着对被拖延问题不同程度的焦虑而发生的。焦虑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它是对于未能满足需要,预料到失败或意识到某种失败的可能性相联系的反应倾向。过高的焦虑水平对活动本身是有害的。面对为之焦虑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当然不是拖延,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引起焦虑的问题上。如果能调整好焦虑水平,克服忧郁、沮丧等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将大大减少拖延行为并提高工作效率。要克服这种情况,只有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控制情绪,理智的克服情绪的影响。具体的做法可以学习理智调控情绪的方法;为自己创设产生积极情绪的情境。尤其在自己体验到失败的时候,不自觉地就发生拖延行为。应让我们在学习中有“主角”的感觉,能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经常的自我表扬,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其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增强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了解自己的特点设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尺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小事做不成,大事没有可能做成。所以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定一个符合自身的目标。当我们有了目标的时候,就等于有了生活的方向。目标就会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