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冬瓜荷叶汤,巧用度盛夏冬瓜是我们常吃的食物;荷叶更是应用广泛,可作药食材煲汤。我们熟悉的“糯米鸡”“荷叶笼仔饭”,就是利用荷叶的清香和增味解腻,将食物包裹其中。但是,您可知道,这寻常不过的冬瓜、荷叶,却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冬瓜为一年生蔓生草本,主要产于夏季。由于在瓜熟之际,它皮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就好像是冬天所结的白霜,故取名冬瓜。从祖和,入脾肺二经,具有润肺、消热痰、止咳嗽、利小便等功效。《本草图经》言其:“主三消渴疾,解积热,利大、小肠。”《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冬瓜清热,养胃生津,涤秽治烦,消痈行水治胀满,泻痢霍乱,解鱼、酒等毒。亦治水肿,消暑湿。”冬瓜一身皆是宝:瓜肉、瓜皮、瓜子均有药用价值。冬瓜皮利水消肿,能消除烦渴。冬瓜子健脾,可清肠通便。故冬瓜煲汤时,一般都连皮和籽一起使用,从而加强其消暑利水的功效。冬瓜除了是人们夏日解暑清热的首选食材,也是减肥消脂的妙品,由古至今都深受爱美女士的喜爱。《本草纲目》记载:“欲得体瘦轻健者,可常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食疗本草》也描述:“冬瓜冷者食之能瘦人。”现代营养学分析得出,冬瓜不含脂肪,并且含钠量极低,有利尿排湿的功效,故能有效减少人体脂肪的积聚。另外,由于其含维生素C较多,且钾含量高,是高血压病、肾病患者的放心食品。荷叶是睡莲科植物莲的叶,多生于池塘、水泽、湖沼内,其清香升散,味苦、辛,微涩,性凉,归心、肝、脾经;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淤止血的功效。在《滇南本草》中还描述了不同颜色的莲花,其荷叶有着不同的疗效:“白莲花叶入气,红莲(花)叶入血。味辛、平,性微温。(入肝肺二经)升也,阳也。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发晕,清上焦之虚火,可升可降,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荷叶富含黄酮类物质,是大多数氧自由基的清除剂,能增加心脏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另外,荷叶中含有的活性生物碱,对降血脂、抗病毒有一定疗效。从七月起至八月底,是最炎热酷暑之时,包括了三伏天和大小暑日。此期,养生汤水最宜用瓜类,因为它是介乎于蔬菜和水果之间的一类食品,可帮助人们消暑、降热、利水,增加营养和食欲。在瓜类中,广东民间最爱用冬瓜配荷叶为汤,特别是大、小暑和“三伏天”的当天,更是家家户户,甚至学校、单位、建筑工地都煲此汤。不过,煲好此汤,就要选对冬瓜与荷叶。其一,冬瓜要选老的,连籽和皮,老冬瓜祛暑力尤强,且冬瓜皮和籽都是消暑利尿的中药材;其二,荷叶一定要用鲜品,鲜荷叶清热祛暑,气味清新,入汤后使汤散发一股荷香味。在搭配药材中,更应根据气候和个人体质状况而有不同的变化,如选用猪苓、泽泻、赤小豆、扁豆、薏米、芡实、百合、灯芯花、绿豆等等,可荤可素,可咸可甜。烹制方面,煲的时间一定要超过两小时以上,以此缓和药食材的寒凉性味。以下推介几款以老冬瓜荷叶为“汤底”的夏日消暑靓汤,供大家参考。1老冬瓜鲜荷叶扁豆薏米煲扇猪骨汤由于南方夏日时间较长,所以,我国传统上将七八月定为“长夏”季。中医五行分类中,“长夏”属土,入脾脏,此时调理的重点在于养脾。由于夏季雨水较多,湿邪易困脾土,影响运化,故暑天食疗汤水宜配搭健脾利湿的药材,健旺脾运。薏米即薏苡仁,为广东人所熟悉的利水渗湿、祛风湿的中药,在春夏间常用它煲汤,有祛湿之用,其性微寒,味甘、淡,入脾、肾、肺经。扁豆性平味甘,有滋补强壮、调和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