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艺术实践周讲座感想.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艺术实践周讲座感想.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20/1/1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艺术实践周讲座感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期一周的艺术实践活动已经在同学们的期待与探索中缓缓的落下了帷幕,此次活动中使我们聆听到伟大的巴赫,英勇奋战的红色娘子军,感受到红楼梦中人的喜怒哀乐以及许多作曲家对现今我们存在问题的一些感触,作为作曲系一名大二的学生,我收获很多。很多老师在本次实践周都谈到音乐本身的情感,我也一直以为音乐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动,先是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别人,而今,无论是在创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缺乏感动,疏离和冷漠代表了现今的社会,也不断体现在当今的作品中,技术层面的不断推新与行为艺术的愈演愈烈,都使我们忽略了音乐带给我们最原始的感动。然而,光具有情感,作品当中没有更深的内容让人们所期待,也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的作品,那么如何找到一个雅与俗共赏的平衡点,就成了我们所需要探究的难题。通过这一系列讲座,不少老师给出了我们答案。首先赵晓生老师给我们讲述的巴赫中,使我受到了很多启发,赵晓生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我们以前所不了解的,伟大的巴赫,田园的巴赫,***的巴赫….通过许多作品让我们对巴赫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个层次,以及使我们对古典音乐的探索,对前人作曲家们的创作手法以及深深的崇敬,让我们认识到,想要创新一首出色的作品,第一步应该做到的是,先要去大量学****和模仿前人的作品,然后在模仿中不断突破,找寻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再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独特的风格进行融合,使这些真正的能成为我们自己独特的标志。然后,通过施万春老师对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历程和王立平老师《生活与创作》我们了解更多,引用高老师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作曲家能够创作出雅俗共赏、脍炙人口,并且又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同时又不失文化品位的作品,这样的本领就更大了,然而我们怎样才能从学院派中走出来,做到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呢,那么以上这两位老师提到的民族性,与民众性就是我对这次实践活动的第二个感悟,当年红色娘子军红遍大江南北,正因为他的民族意义。而如今我们在模仿外国作曲家的同时越来越缺乏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试想,如果我们抛弃了民族音乐那么中国的音乐就只会是在世界潮流之后走。所以,在这个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如何能保持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精髓不为外来元素冲击乃至泯灭,成了我们当今作曲家思考的重中之重。而民众性则正是王立平所讲到的从生活中积累经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提炼和升华,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生活就一定会给你回报。叶小钢老师在讲座中也谈到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口味,这样才能使作品更接近生活,接近现实,更广泛的被演奏与流传。同时他还说到了哲学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从德奥古典主义音乐中吸取精神上,哲学上以及理念上的精髓。文化与艺术一直是融会贯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思想和审美追求,这些作品中的积极因素决定其长久的审美价值,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同时这也是一个曲作者个人的人生感受,社会实践,以及情感体验的高度浓缩,因此,文化素养对一个作曲家本身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认为如今我们更应该积累学识完善自我,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哲学,美术等等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叶小钢老师在讲座中谈到的第三点,是创作技术上的支持。上面所提到的,不论要创作任何风格的作品,没有坚实的技术支持都是行不通的,如果技术不过关,那么一切都无从谈起。实践周的最后,东方地平线学生作品音乐会给了我们一场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