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doc

上传人:wxc6688 2020/1/11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节照相机、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照相机、眼睛、望远镜的显微镜的光学原理是本周学****的难点【方法指导和教材延伸】,到了风景区,基本上是人手一架,照相机已不再神秘,为了使用好照相机,同学们应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和原理,照相机的镜头边缘都注有此照相机的焦距,~,而被拍摄的物体一般超过照相机的2倍焦距之外,对于凸透镜来说当物体处于2倍焦距之外,将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像能被光屏所接受,若把光屏处放上能感光的胶片,就成了照相机。、形象和活泼,常会用幻灯机或投影仪。它们也是凸透镜的应用,把物体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通过凸透镜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愈靠近一倍焦距,所成的象愈大。把屏幕放在成像处,就可得到物体的像。幻灯机使用幻灯片,若把幻灯片倒插就会在屏幕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投影仪的原理和幻灯机相似,只是多了一面平面镜使成像位置转变了90°。、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在观察细小的物体时,只需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大一倍焦距内,就可以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但放大倍数有限,。显微镜用两个凸透镜,一个为物镜,另一个为目镜,物镜对准物体得到的是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第二次放大,成为放大的虚像。因为经过两次放大,所以提高了放大倍数,,必须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却远近不同,眼睛是怎样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呢?原来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的弯曲程度可以靠周围的肌肉——睫状体来调节,在观看远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小,晶状体变得扁平,眼睛的焦距变大;在观看近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大,晶状体变凸,眼睛的焦距变小,因此,无论是远处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可见,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距系统,在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眼睛的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能够看到的最远点,叫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就是说,以无限远处的物体射入人眼睛的平行光线,它们的像恰好能成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变得最凸时能看清的最近点,叫做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随年龄增加逐渐变远。幼年时,近点在眼前7~8cm处,到了中年,近点在眼前25cm处;到了老年近点可就远了,距离眼睛能达到1~2m,那就是老花眼了。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看距眼25cm远的物体,不容易感到疲劳,因此把距离眼睛25cm的距离叫明视距离。如果不好好保护眼睛,就会近视。所谓近视,就是视网膜到晶状体距离过远,或者说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要凸一些,从无限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不能会聚在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