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石泉攻略.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泉攻略.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1/11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泉攻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石泉古城历史变迁纪略    (石泉县文化旅游局张昌斌)陕南石泉夏属梁州、商周为庸、春秋属楚、战国归秦,秦汉以来先后设置安阳、晋昌、长乐、魏兴、永乐等郡县。西魏废帝元年(552年),因“城南石隙多泉”而更名石泉,迄今已有1458年历史。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秦巴汉水之间。千百年来,勤劳聪慧的石泉人民紧紧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构筑了一道道分外靓丽的风景。其中,陕南保存最为完好的千年古县城就是最好的见证。石泉古县城坐落于汉江北岸石质高地,东临红河(红花沟)、南依汉江、西接饶峰河、北枕珍珠河,呈现出“秦巴拱卫、四水绕城”的壮丽景象。周边的银屏秋月、汉江晚渡、石磨渔梁、马岭朝阳、饶峰夕照、烟波灵洞、天池瑞莲、霹雳神峰为石泉八景名胜。据史书记载,东晋元帝(公元317—323年)为控制川陕流民“于东阳川(今县城)置晋昌郡”,北周武成二年(561年)“迁魏兴郡(辖石泉县)至东阳川”,保定三年(563年)“迁石泉县治入郡城”,石泉古县城作为郡县治所至今已有1680余年的历史。石泉现存古县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洪水侵扰“寻筑寻圮”。后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六次重建,历时四年方告阙成。城高一丈五尺,周长二里又二百五十二步,东、西、南三门和西门瓮城门楼分别镂石镌刻“远瞩金州”、“雄临汉浒”、“秀挹西江”、“城西屏障”匾牌,北门整修炮台,东门魁星楼高三层,气势恢宏。其后百余年间又三次补修,增高城垣、开挖壕沟、加固城防,真可谓“城高池深、固若金汤”,经历了无数次兵燹匪患的冲击,保全了千年县城的历史风貌。石泉古城曾经是个很有人气的地方。街市原本临江而建,先民自古逐水而居,于是也就有了池河莲花古渡、后柳油房坎、喜河梅湖街、熨斗筒车坝和两河三县镇等水旱码头与古城枝蔓相连。过去的岁月里,千年古城和这些古镇一道艰难地演绎着一段如花季盛开的历史,宛如深巷中的陈年佳酿,久而弥香。如今,明清古街和东西城门修复如旧,青石铺就的古街上店铺林立,商贩游客熙熙攘攘,焕发出一股勃勃生机。矗立城中的禹王宫、江西会馆等标志性建筑修复完好,风韵犹存;仄长仄长的水巷、戴家巷、簧学街、常胜巷依然幽深,古色古香;老字号的楚蜀客栈、书画帧裱、推拿理疗和最新流行的夹克T恤、麻辣烧烤、吹拉弹唱交融在一起,全面恢复了古城的活力。禹王宫始建于唐代,明弘治年间扩建后彩绘禹王塑像,增修万寿宫(即江西会馆)。现存禹王宫和江西会馆重修于清道光年间,墙体青砖上全部镌刻有“禹王宫”、“江西会馆”标识,极为罕见。禹王宫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殿门前座落着两个大石龟,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宫顶梁悬姜公亭,浮雕的飞禽走兽和龙生九子神态各异,排列有序;宫内留存大量壁画,展现了大禹治水的艰难历程,为珍贵的文史资料。因史书记载“禹生石泉”,当地百姓便于每年六月六(大禹生日)举办禹王会。这一天无论街坊里巷、道观庵堂,乃至家家户户都要好好地热闹一番,民众朝奉禹王后相继开展泼水祈福、舞草把龙、玩社火、演皮影戏等活动,往往通宵达旦。据考证,自宋代开始至解放初期,此俗在石泉广泛流传,并保留了诸如香炉、蜡台、锣鼓、皮影、草把龙、禹王雕像等文物,实为石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奇葩。 美丽的石泉    呼吸一个地方的空气,喝一个地方的水,吃一个地方的粮食,在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