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汉语精品课程:..词类的活用教学内容:1、学会分析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等语法现象。2、掌握鉴别词类活用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课时:3课时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1、①、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②、划分词类的目的——就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即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结构。③、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过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古汉语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之处。2、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下面一起回顾一下这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名词——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经常地用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动词——指表示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虽然都经常用作谓语,但构成的句子是不一样的,由名词构成的谓语句叫判断句,又叫名词谓语句,简称名句;由动词构成的谓语句叫叙述句,又叫动词谓语句,简称动句;由形容词构成的谓语句叫描写句,又叫形容词谓语句,简称形容句。总的说来,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自由地用作主语、宾语,而动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和宾语;动词一般也不用作定语,而名词、形容词却经常用作定语;动词一般用作叙述句的谓语,而且可以带宾语,而名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叙述句的谓语,不带宾语。这三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是由一定分工的,也就是说,这三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即词有定类。但是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又可以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充当别的词类使用,这就是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在今天也有,但比较少。)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1、词类的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这个概念有两个要素:一是“词有定类”,一个词属于什么词类是由其语法功能决定的,是客观存在。二是“临时改变”该词的属类,“临时改变”词性是词类活用最重要的特征,据此,我们可以把它和词的兼类区别开来。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而词的活用是指一个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成了别类词,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一旦离开了这个语言环境,这个词仍然恢复它的固有的词性。如:⑴铁了心了。“铁”本是名词,但在此句中,“铁”的后面带上了宾语,充当了动词的语法功能,换句话说,“铁”由名词活用成了一个动词。但是,一旦离开这个语言环境,“铁”仍然是一个名词。当然,也有个别的词,因为活用得久了,活用的次数多了,这个活用的意义就被固定了下来,这个词因此也就成了一个兼类词。如:⑵我们应当学习群众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丰富”本是形容词,但在这里,后面却带上了宾语,活用成了动词,“使……丰富”。由于人们经常这样使用,这个活用的词便变成了一个兼类词,即兼有形容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再如⑶我翻译了一本书。他是一个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