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供应链管理中财务数据的分析现代管理领域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公需科目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供应链管理中财务数据的分析2009年6月28日摘要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个体之间的直接竞争,而已经发展到企业间供应链的竞争。财务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公司供应链管理的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中财务数据分析的讨论,探讨财务数据分析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一系列结论。正文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管理科学。定量分析能够反映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能够给出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说,优化供应链管理的起点就是定量分析并辅以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需要大量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工作。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对于供应链绩效产生作用。信息作用和价值主要用来进行成本和效益优化分析。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辅助中高层决策者进行供应链管理决策活动时,财务数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所做的财务管理分析的作用就是对各种报表和那些看似整齐但却不能及时反映实际状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对供应链管理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供应链管理中的财务分析还要满足领导阶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的需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就必须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相关流程节点设定一系列财务指标,并使用这些财务指标对供应链进行监控和指导,不断优化供应链流程,进而改善这些财务指标,优化公司治理。为了获得这些财务指标,我们能够从以下渠道获得财务数据: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有相关财务数据得出的用于支持供应链管理的财务指标能够起到以下作用:其一是显示企业经营状况,主要包括采购环节的应付账款指标;生产与库存环节的资产周转率、劳动效率、存货效率指标等;交付环节的应收账款指标等;以及体现整条供应链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其二是显示企业现金流量状况。由于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实施和优化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相关措施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以下将对供应链流程节点的相关财务数据分析与控制进行分析。采购环节相关的财务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根据财务数据分级管理采购物料,二是应付账款的账期与数量的指标。根据财务数据分级管理采购物料,是指按照财务数据中各物料采购的总金额进行排序,将排名前20%的的物料作为A级物料,并作重点管理和控制。将排名20%至80%的物料作为B级物料,并对之进行一般性的管理。将80%后的物料作为C级物料,能够多备库存,并使用较少精力进行管理。之所以采用分级管理,是因为该种方法能够使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金额大的,品种较少的物料管理中,重点管理能够有的放矢,减少企业的库存现金挤压,提升现金流量的质量应付账款的账期与数量的指标。应付账款账期并非越长越好,而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较好,资金回笼较快,能够设定较短的账期,并将此种优势作为与供应商谈判的筹码,争取供应商在价格,交货期,优先级等问题上的让步。如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不佳,则应设置较长的账期,并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争取对方的谅解,或提供相应的履约保证,但最长不宜超过一年。企业应付账款的数量不宜过多,因为应付账款是作为短期负债存在,大量的应付账款会导致企业相关短期偿债指标的恶化,不利于企业获得银行信用和投资者再投资的信心。生产与库存环节的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劳动效率、存货效率指标等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与总资产的比率,其体现的企业资金的回笼能力。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标准。但一般说来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营收效率越好,如果应收账款的周转率高于资产周转率,则说明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较好,同时也说明企业供应链运营状况能够支撑较高的资产周转率。如果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增长较快,而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在持续恶化中,则说明现存供应链运营状况已不能很好地支持企业的发展,优化和改进供应链势在必行。劳动效率是企业营业收入或净资产与平均员工人数的比值。劳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单位人员的产出或净资产越高,同时也说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高。但该财务指标在进行考核评价是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如讲实际劳动效率与本企业计划水平、历史先进水平或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等指标进行对比。存货效率指标能够分为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数量与种类。存货周转率是企业营业收入与平均存货数量的比值,一般而言,存货周转率越高,则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越好,企业供应链运营状况也较好。但是如果企业存货周转率过高,而企业总资产绝对值没有相应提高时,则可能存在企业产能不足或生产原料采购量不足,则需要企业优化采购及生产流程,进而优化供应链管理水品。存货平均数量不宜过高,大量的存货会大量积压企业的现金,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