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东农业大学2014级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保证在职攻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其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精神,结合学员工作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针对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产业化,畜牧业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涉农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二、学习年限和培养方式1、学习年限:3年(即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学习时间大致安排如下:、(学院自定)(学院自定)、盲评、反馈信息、、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论文答辩并授予硕士专业学位证书2、学习方式: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3、指导方式:对攻读专业学位者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实践部门相应人员共同指导。三、课程学习(一)、修课要求: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至少修满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领域学位课和选修课在内的30学分的课程。公共学位课、专业领域学位课课程及格成绩为70分;选修课及格成绩为60分。(二)、课程设置1、公共学位课程(12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包括自然辩证法(20学时,1学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40学时,2学分),采用学生自学与专业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外国语60学时3学分外国语课程要求:通过学习,达到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的水平。3)基础理论课: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40学时2学分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40学时2学分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40学时2学分2、专业领域学位课程(8-10学分)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和方向确定不少于8学分的专业学位课程3、选修课程(6-8学分)各学院设专业选修课程不同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可根据以上课程设置要求制定出各自的课程实施计划。4、专题报告:2学分每人必须提交两篇以上专题报告5、补修本科主干课程:凡是跨专业学生,必须补修5门本科主干课程;四、学位论文工作(一)双导师负责制1、每位学员的第一导师必须由招生单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可以聘请所在地区的相当职称人员为第二导师。2、第二导师先由地方人事部门推荐,由招生单位遴选。3、学员的论文工作由第一导师全面负责(二)论文管理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工作由导师负责,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既可以是涉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设计;农业技术推广专题调查研究;单项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又可以是农业科技攻关与新品种开发,农业技术发展战略规划等。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导师协助指导。(2)开题报告: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学完一定课程后(一般在进校后的第四学期),即可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在进行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