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

格式:doc   大小:1,036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pk5235 2020/1/25 文件大小:1.0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1我们周围的生物生物的主要类群1、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2、植物主要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大类:⑴、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蛇)、鸟类、哺乳类。⑵、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二、生物的生命现象1、有严整的结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病毒除外)。2、能够由小长大(生长)。如蝌蚪发育成青蛙。3、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营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呼吸)、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排泄)。4、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繁殖),并把它们的特征传给后代(遗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亲代与后代及后代之间存在差异(变异),如同一株藤上的西瓜有大有小、花色也不同。5、对外界剌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如绿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向光生长;动物有趋向有利剌激、躲避有害剌激的行为(趋利避害)。6、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1—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影响生物)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空气、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4、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制定(实施)方案:(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实验完毕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适应环境: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剌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茎绿色肥厚,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非常发达,能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又如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在洞穴中运动;体表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2、生物也能影响环境: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当前,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3、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学家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2—1探索生命的器具一、认识显微镜①镜筒②转换器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通光孔⑥遮光器⑦压片夹⑧反光镜⑨镜座⑩粗准焦螺旋⑾细准焦螺旋⑿镜臂⒀镜柱⒁目镜1、取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生物材料就越少;反之。3、显微镜成反像、倒像。若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上移动;若观察标本“6”,则看到的物像为“9”。4、调节镜筒升降的部件是: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5、调节视野明暗的部件是:光圈、反光镜。二、使用显微镜1、对(对光):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从目镜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2、放: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3、压:用压片夹将玻片压住。4、降:从旁边观看,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低倍物镜与载玻片接近。5、升: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至能看到物像。6、调: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若要视野较亮,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若要视野较暗,应选择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镜。2—2探索生命的方法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是:调查、实验、观察等;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是推理、判断。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假设是对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假设虽然不是事实,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是实验,其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4、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提出问题: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作出假设: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制定(实施)方案:(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物体表面的光滑与粗糙)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活动结束后蚯蚓应放回大自然。5、探究:蛆是从哪里来的提出问题:蛆是从哪里来的?作出假设:蛆是由蝇产生的。制定(实施)方案:(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蝇是否与腐肉接触。)得出的结论是蛆是由蝇产生的。3—1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①净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②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用刀片在鳞片叶内表面切一个小方块,用镊子将其表皮撕下。④浸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到载玻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