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与设计学院《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结课论文论文题目: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    李    显        班  级:    建筑1351班        学  号:   1307511120         任课教师:    秦  迪         成  绩:                   2015年 6月22日目  录 ----------理论知识的积累与总结李     显(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1351班)摘要:本文对本学期学习的公建设计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升华,结合自己对设计的理解和多次的设计经验,以及西方建筑设计的发展,谈谈我对设计上的独特感悟,对空间上的理解,对功能及造型的理解,和未来公建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知识积累,内引外联,发展趋势,设计想法前言:公共建筑作为民用建筑,面向全体人民,无论是设计要求,使用要求,以及安全要求还有建筑年限都十分的高,本文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汇报,做到内引外联,熟练握,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未来建筑进行畅想,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正文:      公建不同于艺术品公共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据主要的位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项政策性,艺术性,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作为设计者,我们要协调好精神要求和技术条件及空间处理三者的关系,所以,应该妥善的进行设计,我们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切记不能随意任性的设计,建筑不同于一件艺术品,就像一个别墅的价值永远不能等同于一件衣服一样,衣服久了可以换,可是如果建筑做错了,不仅不能更正,甚至还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慎重设计,同时需要必要的知识积累。公建设计原理融会贯通在这门课开始之前,我就有读过建筑形式空间与秩序,对建筑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我会结合我在书上和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建筑是一个抽象的符号,每一个建筑都可以被抽象为点线面,是这些元素的综合构成形成了形体与空间。每一种元素都有其属于自己的艺术特征,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便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我对建筑在形式上的理解,同时建筑还有其实用性,那便是功能,每一种功能的都有其相对应的形式,而这些正是由其使用性质决定的,其次就是建筑的经济性与技术性,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会带动新的空间与形式诞生,而每一项功能的实施都会被经济所限制,只有弄清协调好三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一个公建工程的实施。公建设计的总体布局无论是何种公建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格,比如行政办公的建筑就便庄严与肃穆,而文化类的建筑就比较活泼多变,这单单需要建筑造型来完成,更需要大的空间环境渲染,设计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对一个建筑的总体考量,往往局限于功能,一个建筑的好坏,周围的空间环境必不可少,赖特早就提出了建筑的有机理论,建筑要像长在地上一样,与周围的环境结合。所以在设计时要先对建筑的环境进行分析,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分析功能,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广场和道路等交通组织来联系,使总体空间环境布局合理,方便。结合周围空间环境的特点,运用形式美的规律,来决定空间造型,创造良好的是室外空间环境;运用绿化,雕塑,小品等手段,点缀空间,丰富建筑空间的意趣,已取得多样统一的环境艺术效果。我比较喜欢圣马可广场的建筑空间,用相同元素的建筑群维和出来不同的空间,有半封闭的,有全封闭的,梯形的,广场结合周围的水景,相互映衬,加以两个石柱限定空间,美不胜收,自然之景不断渗透到广场之中。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功能是设计的基础,在最初建筑诞生时,就是为其使用来设计的,无论现在空间变得多么的复杂,有单空间变为多空间,形式也丰富多彩,但都不能摒弃建筑功能的问题。在做功能时,无非就是功能的分区,合理的空间形式,合理的流线和安全防火疏散。一个建筑的空间主要就是主要空间,辅助空间和交通联系系统,建筑要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在功能设计时,首先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确定主要空间的形式,其次将辅助空间沿主要空间进行布置,再用合理的交通系统进行连接,其中交通系统又分为垂直交通系统和水平交通系统,把握好这一点,大的空间就已经确定,其次根据动与静,洁与污等进行系统的划分与调整。关于疏散,不同的建筑有其独特的疏散方式,总的来看有连续性的和集中性的,还有连续兼集中的,人流组织上有平面与立面之分,这里并不一一细说。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有分隔性的,连续性的,观演性的,高层性的,综合性的,公共建筑设计的好坏,是透彻的功能分析,完美的艺术构思,合理的结构选型,适宜的设备布置,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