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渭南工作报告渭南工作篇一:2011年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渭南市市长徐新荣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去年和“十一五”时期社会发展回顾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克服金融危机和多种灾害的不利影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918元和4372元,%和22%;%;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全部提前实现,成为建市以来经济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渭南已经跨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坚持不懈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区域竞争实力快速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较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4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23元和267元。全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建设成绩斐然。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下大气力招商引资,持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建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五年累计招引项目1017个,,%。实施重点项目383个,完成投资1400亿元。,是“十五”,%。多年想建而未建的渭蒲高速顺利通车,关中环线、西潼高速扩建、郑西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投运。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740万千瓦,输变电骨干网架提升至750千伏,长期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中联重科、拓日新能、紫兆环保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渭南,为我市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根本出路。高起点编制园区发展规划,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项目与企业入园发展。渭南高新区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13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到7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716户,%,成为最活跃的经济增长极。首家专家工作站在北人印机挂牌成立,紫兆环保拥有6项国家专利,全市申请专利1500余件,长寿命复合强化高温钼合金舟研制等25项科研成果获全省科技进步奖,煤制烯烃技术产业化入选全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规模以上企业由236户增加到540户,产值过亿元企业由49户增加到106户,金钼股份成功上市,龙钢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全市工业总产值、,是“十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超额完成省控目标。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和涉农工业初具规模,成为工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坚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实施农民增收“六大工程”,优质粮食、设施蔬菜、有机林果、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创历史新高。水果、蔬菜总产分别达到254万吨和192万吨。,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91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707个,农民从产业分工协作中得到更多实惠。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440平方公里,。。,建制村通油路率达到100%,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实施退耕还林、天然防护林工程186万亩,秦岭北麓形成110公里宽幅林带,渭河堤岸建成165公里绿色长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一城四创”,高起点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跨河发展、一城三区、五大组团”的中心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建成“五纵六横一环”的城市路网,供、排水管网覆盖建成区90%和70%,供气管网实现全覆盖。坚持“大绿、大水、大空间”理念,加快城市绿化,开展“三拆一透”,仓程路、渭清路等主要路段建成绿色长廊,南部台塬初显绿色屏障,,亮化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