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富不过三代说起“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来,大概绝大部分人都非常相信,它来源于“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意思是“创业容易守业难”,或者是“创业难守业更难”,也就是不管你的家庭如何富有,都很难将积累到的财富传过第三代,许多人可能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就将财富挥霍一空了,更有甚者,创业者本人就走过了从富豪到贫穷的历程,“富不过三代”变成了“富不过二代”甚至“富不过一代”。有人可能会觉得“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只有中国才存在,但事实上,全世界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些谚语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而德国则用“创造——继承——毁灭”这三个词来代表三代人的命运。有关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约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只有12%的家族企业传到第三代,而第四代后还在经营的家族企业只有3%。但是,这种现象在中国可能会更为严重,在《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上,有100家企业入选,第一名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第100名家族企业的历史也超过了225年,其余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而排行榜中找不到一家中国企业的名字。为什么许多人和企业都走不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这里面的原因可能很复杂,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但概括起来,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即:一是创业者的原因;二是继承者的原因。从创业者来说,情形也比较多,如有的企业因为投资失败而将原来的财富全部失去,并一蹶不振;有的企业在创业成功后,过分追求规模的增长,贪大求全,致使战线过长而“顾头顾不了尾”,最终陷入困境,从现实来看,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有的企业因为没有选择和培养好接班人,致使在创业者退出经营后,其创立的企业便一步步走向衰落。比如,父亲将家业传给儿子,而儿子不一定就是合格的总经理,如果儿子又不能寻求他人帮助的话,那走向没落是早晚的事。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但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从继承者来说,除了继承者对所继承的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外,继承者的思想道德和工作生活作风较差是最主要的原因。有人曾列举了第一代和第二、三代富人的九大差别,其中之一是“第一代艰苦奋斗,第二、三代喜欢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更有人这样描述“富二代”和“富三代”人:“钱大把大把花,酒大碗大碗喝,唯独缺乏创业斗志,总是自命不凡但实际能力平平,一旦掌管家业,很快将祖业亏空。”今年6月,《福布斯》中文版杂志发布了“福布斯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中国企业家以及富豪子女,即“富二代”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奢侈品的重要力量,同时,超越自身经济实力进行奢侈品消费的“后排观众”也构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新推力。“富不过三代”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又涉及到千千万万的企业和家庭,可能任何人都无法解决,但是,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富过三代”甚至“富过多代”。以下措施也许对其有效。其一,培养和选择合适的继承人。有人说,中国的封建文化,延续了两千多年,根深蒂固,父亲开创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