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有关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幕后.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有关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幕后.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16/2/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有关现代京剧《沙家浜》的幕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业专心专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从汪曾祺的官司谈起几年前,一套厚厚的《汪曾祺文集》,摆在了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的自选书架上。书里除了收集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和散文之外,还有京剧剧本《沙家浜》。但是由于疏忽,收入文集中的剧本,却没有注明原著的出处和原著者的姓名。众所周知,汪曾祺是在接手该剧之后,重新进行了局部段落的改编和唱段唱词的改写,结果,汪曾祺被原著者的遗孀告上了法庭。本来一本新书的面世,无论是对于作者本人,还是广大读者来讲,都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想不到由此节外生枝,引发官司,这是步入晚年的汪曾祺怎么也没有预料到的。一向息事宁人、处事低调的汪曾祺,不愿意通过这个毕竟不是很光彩的“官司”,来为此书宣传和促销。他当时就与原告联系,要求庭外和解,承认自己的疏忽,愿意将文集样书和稿费奉送给原告,以表示深深的歉意。照理说,此事因汪曾祺主动赔礼认错,而且还甘愿付给一定数额的经济赔偿,官司本可以了结;原著者的遗孀还未来得及表态,岂料汪曾祺到四川泸州酒厂参加一个文坛笔会,因多饮了几杯老窖大曲,引发肝脾的不适,回到北京以后,又在家中吃萝卜丝榨酱面时,一根萝卜丝卡在喉管里,再堵呛到喉道的血管里去,引发大出血,而于1997年5月16日不幸去世,享年77岁。汪曾祺一生坎坷。1957年,在北京市文联就职的他,被打成了“右派分子”,下放劳动改造长达五年之久。直到1962年,因良好表现,才被摘掉“右派帽子”。他早年由西南联大中文系毕业,是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酷爱京剧,被重新分配到北京京剧院工作后,心存感激,视为组织上给他的第二次生命。他发愤努力,利用三年的时间,系统的研读了中国传统的京剧曲目,并在这一期间,参加了将华北戏剧会演的优秀剧目《芦荡火种》改编为现代京剧的专项创作小组,从而与《沙家浜》结下了不结之缘。江青下达了改编令1963年的冬天,刚刚从香港澳门演出回来的北京京剧团,意外地从上级有关部门那里,接到了经江青之手转来的一个沪剧剧本《芦荡火种》,要求他们抓紧时间改编成现代京剧。沪剧《芦荡火种》,取材于崔左夫撰写的一篇革命回忆录《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文章重点记述了当时谭震林部队属下的36个新四军伤病员,在敌占区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早在五十年代末期,上海市人民沪剧团的编剧文牧执笔,集体创作,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以回忆录为素材,创作出一台完整的沪剧剧本《碧水红旗》,并迅速投入了排练。沪剧根据人物出场的需要,把36个伤病员改为18个,并参照许多相关历史资料,以革命回忆录所记述的发生地为轴心,融进了大量的真实事件,精心塑造出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胡传魁、刁德一等性格突出的正反人物形象。1960年公演时,剧名更改为《芦荡火种》,由著名沪剧演员丁是娥扮演剧中女主角阿庆嫂,邵滨孙扮演剧中男主角郭建光。《芦荡火种》上演后引起很大轰动,受到了北京方面的注意。北京京剧团得知改编剧本的任务是“第一夫人”亲自下达的,自然全力以赴,将剧团演员队伍中的“四专业专心专注专业资料参考首选梁”——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四柱”——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李世济等蜚声京剧界的名角全部动员起来,并决定由汪曾祺、杨毓珉、萧甲、薛恩厚四人联合改编,重点突出地下斗争的主线。剧本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萧甲、迟金声担任导演,赵燕侠扮演阿庆嫂,高宝贤扮演郭建光,周和桐扮演胡传魁,万一英扮演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