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固县体育场游泳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清除突发溺水事故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故。三、分级标准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四、危险源辨识对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区域场所、行为、人员、物质、设备设施进行辨识,列出危险源清单,并有针对性的制订预防措施,责任落实到人。危险源预防措施责任人备注游泳池溺水人员加强监控及预防措施监控室及救生员业主财物加强监控及人员巡视监控室及安管人员五、预警处置游泳池管理人员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六、应急处理1、救生员救生员所管区内发生险情时,救生员马上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处理;救生员将事故通知管理组后,马上准备救生物品并留下一名救生员和管理员负责游泳池全部安全工作。2、管理组管理员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与医院联系派救护车,要说清楚地点、发生事故的情况并提出要求;救护车来时,救生员应跟车到医院,溺水者没喘气时,在车上不能停止做人工呼气;通知管理处或公司负责人前来处理。七、应急资源保障突发溺水事故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应加强突发溺水事故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事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保证突发溺水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监控系统负责监控游泳池及周边环境,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的跟踪及处理。2、应急救治队伍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3、演练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4、经费保障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5、通信与交通保障应急医疗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八、后期处置溺水事故结束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溺水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领导。九、奖惩对参加突发溺水事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对发生事故置之不理,处理不当的给予处罚。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城固县体育场游泳池管理制度游泳池是学校教学、训练和群体活动的场所,为确保游泳者的安全,维护好游泳场所的正常秩序,特制定以下制度:1、游泳池在开放时应保持池内清洁卫生,做好池水消毒、净化处理,并按核定人数进行开放,不得超员服务。2、游泳者必须符合《游泳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方能凭游泳证购票入场游泳。入场时依次将本人的游泳证交给管理人员查验,无证、无票人员不得入场。3、游泳者必须注意安全,不会游泳者严禁到深水区游泳,严禁不安全行为(如在池内打闹、跳水、潜游等)和不文明行为。若有上述行为者,管理人员有权制止,如不听劝阻造成后果概由本人负责。4、各游泳池应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