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因果关系型.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因果关系型.doc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0/1/3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因果关系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做题方法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示例](2010·海南高考)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解析]本题为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答本题时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注意国人态度变化的时间,即1895年与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说明当时人们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时,则很少听到“恶声相加”,反而同情、惋惜,说明此时人们对清政府抱有的幻想已彻底破灭了。尝试用上述方法做以下题目:1、(2011·济宁模拟)有学者指出:“解放战争不仅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那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亦有攻打太原的艰难和血腥,攻打金门岛的惨烈和失败,攻打兰州的诡异和曲折,无数的人生悲剧掩埋在历史的深海里。”解放战争经历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