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doc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01 2020/2/1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仪器与材料家兔;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溶液,肺组织浸液(取兔肺剪碎,洗净血液,浸泡于3~4倍量的生理盐水中过夜,过滤收集的滤液即成肺组织浸液,存冰箱中备用)。氯化钙,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兔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注射器,小烧杯,试管架,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竹签。实验方法与步骤1、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2、颈部手术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7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左、右颈总动脉鞘。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两侧动脉鞘内颈总动脉,在一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预先穿一细线备用。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上剪一“V”字形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结扎导管以备取血。3、取8支试管,按下表准备不同的实验条件试管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时间每管加2ml1对照管(无添加),2~3分钟后用水冲洗竹签后观察表1-1促凝和抗凝试验4、取血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 ml。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中约20ml,并不断用竹签搅动。5、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2 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 s 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4、5、6号试管加入血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实验结果促凝和抗凝试验试管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时间/min平均值X标准差SP值1对照、>60>60>604石蜡>60>60>605草酸钾>60>60>>60>60>60实验讨论血液凝固过程是由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是指在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过程。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转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和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14种,即凝血因子Ⅰ~ⅩⅢ(简称FⅠ~FⅩⅢ)。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等。在这些凝血因子中,除FⅣ是Ca2+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而且FⅡ、FⅦ、FⅨ、FⅩ、FⅪ、FⅫ和前激肽释放酶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