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枇杷与琵琶.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枇杷与琵琶.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20/2/1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枇杷与琵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枇杷与琵琶》教学设计宜阳县香鹿山镇锁营小学郝丽粉教学目标:1、认识“枇、杷”等14个生字,会写“县、候”等7个生字及以下词语:上等、时候、特别、财主、接过。学****新偏旁贝字旁。2、朗读课文。从笑话中体会汉字音同义不同的特点,懂得要认真学****汉字,区分音、义。3、试着搜集音同义不同的字、词加以区分,进行实践活动。教学重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生字教学难点:区别一些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的词语内容分析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同音字词卡片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讲了明朝的一位财主送了一筐枇杷给袁知县,却因为识字少,把“枇杷”写成了“琵琶”,闹了笑话的事。重点难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生分析:区分同音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识字的一大难点。如果单纯讲授同音字的区分方法,课文就会显得枯燥,学生的兴趣提不上来。课文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同音字搞混容易闹笑话的道理,让学生树立正确区分同音字的意识,学生既觉得生动有趣,又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举两得。设计思路: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也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本课教学设计以“听故事——读故事——认汉字——说故事”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让孩子在反复读三五遍故事中与生字见面。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游戏中认识生字,书写生字,巩固生字教学过程:一、读题引入1、读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猜测后回答。二、读文解译1、自读文章解决疑问。2、读读课后的生字,再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理解的词画出来。3、理解词语的重点:礼帖、笑纳、回帖。三、朗读感悟:在读好故事的基础上,说说读了这个笑话,你有什么想法?。四、识字写字1、识字(1)出示要求认读的字,认读正音。(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然后交流识记方法。(3)比较:琵琶——枇杷。引出课后第二题,比较练****人参——人身珍惜——珍稀(4)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比一比“人身”、“人参”以及“珍惜”、“珍稀”这两组词语的异同。(5)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词语是读音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6)全班交流。2、写字(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3)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4)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规范指导。五、教师小结《枇杷与琵琶》教学实录宜阳县香鹿山镇锁营小学郝丽粉读课题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学****识字三《琵琶和枇杷》,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8页。将课题读三遍。(学生翻开书并读将课题读三遍)师:读完课题后,大家有什么发现呢?生:我发现琵琶和枇杷的读音相同。生:我发现琵琶和枇杷的读音相同,但写法不一样。师:你们认为这两个词的意思会一样吗?生:不一样。生:是近义词吧。生:肯定一样,读音都一样。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一下这两者词的意思是否一样吗?师:在读的时候,对照音节,认真朗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学生读课文)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找一位同学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师:接下来我们用开火车的方法把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学生一个接一个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读音。)二、学****生字的读音(教师出示生字)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先自学一下生字。(学生自学生字)(学生小组互相检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