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博学与笃行社会调查的精神和方法.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博学与笃行社会调查的精神和方法.doc

上传人:825790901 2016/2/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博学与笃行社会调查的精神和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博学与笃行:社会调查的精神和方法——读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江村经济》及河源市招元村农业经济调查的所思所感冯嘉安一、引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以来,提到学问,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几个意象:黑板、书本和图书馆。从小到大,我们知识的****得,大多数出于课堂上或者书本里。我从不否认这种学****方式的重要性,因为我深知在课堂里吸取前人的知识和坐在图书馆里捧卷细读掩卷静思的益处。但是往往,我们忽视了一切知识最原始的出处——现实世界。在我们为理论精美的系统性和巧妙的逻辑性所折服的时候,我们能否反思一下:现实是这样的吗?我从来都不会愚蠢地强求理论要与现实一模一样。因为理论的魅力就在于抽象,在于过滤掉现实的杂质,把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拿来思考。可是,我也毫不让步地坚持,一切理论的前提与假设,应与现实世界相符。否则,如果把“地心论”用再高深的数学工具刻画成模型,把“人类神创论”在逻辑上辩解得再天衣无缝,也无济于人类对真理的探求。于是,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做学问的方法。“实践出真知”,这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调查实践对做学问了人来讲有永恒的魅力。基于这种对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认识,我开始仔细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希望在大师的脚印下探求在调查研究中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读万卷书是不够的,还要行万里路。在读《江村经济》期间,我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社会调查机会,在胡靖教授的指导下,与经济学专业的的同学深入河源市的招元村进行农业经济调查。这本书,这次调查,都是对心灵的洗礼。在一个个曾经以为微不足道的显示真面目面前,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为真确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的认识方法有了更真确的思考。二、费孝通的社会调查态度与方法费孝通本人也强调,调查各有各的方法,他的方法也只是他个人的体会,只是个样本,仅供参考不能生搬硬套。尽管如此,他的调查方法仍有许多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地方值得学****比方说,费孝通认为:“任何调查都要经历四个阶段,也就是定题、计划、实施和总结。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周而复始,不断深化。但是调查者在各个阶段的实际行动与现实却不是过程本身所能完全控制的。所以,调查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还在于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敢不敢坚持真理。”——《社会调查自白》,费孝通(1985)这不是政治课上大谈的“态度问题”,而确实是做科学研究要秉持的精神。而且,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与自然科学有不同,他特别强调:“社会调查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自然科学工作者对它们研究的对象态度的好坏,丝毫不影响对象的性质及其反映。但是社会调查面对的是与我们同样活生生的人。只有被调查者认为你的态度诚恳,才会接受你的调查。所以,社会调查不仅仅是一项科学研究,还有群众工作的内容在内。”——《社会调查自白》,费孝通(1985)在本次的农业经济调查过程中,就深刻体会到费孝通这番话是金玉良言。在农村里,我们必须放下大学生的身份,虚心向农民学****如胡靖教授要求,要做农民的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在诚恳的交流中感受他们的感受,才能了解到我们想知道的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思想。费孝通还对调查过程要注意的问题有详细的论述,归纳起来可以形成以下四点:一、在选题问题上,要考虑问题的迫切性和可行性,不要调查无关痛痒的问题,也不要调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二、调查研究的计划不是在屋子里苦思冥想能得出来的,必须建立在参考已有文献和进行了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三、用观察和访问的方法收集原始资料时,要思考自己所看到听到的是真实的吗;四、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时,要采用分析工具,着重分析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关系和行为,以及这些部分对整个社会结构和其变化的作用。这些具体方法说出来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语,但在真正进行调查的过程里就会发现,要做到这句句是十分不容易的。三、农村“微型调查”——审视费孝通《江村经济》与我们的招元村农业经济调查上文仅仅是费孝通对社会调查方法的一般性阐述,具体到对农村进行调查,费孝通也有许多值得细味的思想。《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在伦敦经济学院修读人类学博士时的学位论文,也是费孝通学术生涯的发端。对《江村经济》在当代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的学术地位这里就不与评价了,这里仅对其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学****江村经济》一书可以算是一本对那个江苏太湖附近的开弦弓村经济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它的内容从家庭关系到邻里关系,从生活状况到生产状况,从种植业到手工业,把开弦弓村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仅以《江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一章——《第十二章蚕丝业》为例展现《江村经济》中细致入微的调查。选取这一章,是因为布·马林诺斯基,费孝通的博士导师,曾经评价说:“我个人认为,或许有关蚕丝业的这一章是本书最成功的一章。它向我们介绍了家庭企业如何有计划地变革成为合作工厂,以适应现代形式的需要。它证明,社会科学学要研究社会工程的有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