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中华锯齿米虾早期性腺发育外性征变化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华锯齿米虾早期性腺发育外性征变化研究.pdf

上传人:2286107238 2016/2/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锯齿米虾早期性腺发育外性征变化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密 级: 学校代码:10075 分类号: 学 号:20091078理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华锯齿米虾早期性腺发育与外性征变化的研究学位申请人: 甄胜涛指导教师: 康现江教授学位类别: 理学硕士学科专业: 细胞生物学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答辩日期: 二○一二年五月 Classified Index: Code:10075 : NO:20091078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ScienceStudy on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sexual characteristic changes at eary stages in 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Candidate: Zhen Shengtao Supervisor: Prof. Kang Xianjiang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ScienceSpecialty:Cell Biology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May, 2012 摘要I摘 要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隶属甲壳纲(Cruastacea),十足目(Decapoda),真虾部(Caridea),匙指虾科(Atyidae),新米虾属。在河北省白洋淀产量丰富。中华锯齿米虾为小型经济虾类, 具有广盐、广温性、繁殖力快、生命力强、生长周期短等特点,是生态、生理和毒理等实验的良好材料。通过形态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技术方法研究了中华锯齿米虾胚胎期原始生殖细胞的发生与迁移,性腺的发育与分化,以及性成熟过程中外性征的变化。一方面为中华锯齿米虾生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该物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甲壳动物的生殖发育调控以及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60粒,受精卵附着在雌性腹肢的基部,第一腹肢的内肢参与到了受精卵的附着。随着胚胎发育,卵黄物质大量消耗,胚胎颜色不断变化。胚胎发育后期,肉眼可观察到心脏的跳动、体节、复眼。在溞状期观察到卵索的附着位置位于残存的卵黄物质的上方。刚孵化出的幼体在形态结构上与成体相似。 、器官的形成中华锯齿米虾受精卵早期卵裂在其胚胎的一端形成单层细胞层。该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以内陷的方式形成原肠胚,外胚层通过端细胞形成芽殖带,分裂增殖产生体节、附肢、以及消化道前后端部分;中胚层形成肌肉,血管和神经组织;内胚层细胞在原肠期与卵黄形成卵黄内胚层,之后该层细胞部分细胞向胚区迁移形成中肠,部分形成原始肝胰腺细胞。 ,产生Nanos蛋白的生殖细胞位于胚胎的腹侧边缘,与卵黄物质相连。进入无节期,随着胚胎的发育,这些细胞沿着胚胎的边沿朝着胚胎的前部移动,无节期原始生殖细胞并没有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力不强。复眼色素期,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胚胎的腹部,在后肠处聚集成团,Nanos蛋白合成减少,溞状期,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到性腺原基处。-18d的幼体,孵化后发育18-22d幼体为雌雄性腺分化的关键期,性腺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沿着卵巢方向发育,另一种沿精巢方向发育。精巢的分化要经过一个类卵巢的阶段。,无刚毛。成熟雌性第一腹肢内肢弯曲,有刚毛,无内附肢,在弯曲处长有刺突,即为抱卵刚毛的原基,其它腹肢的内肢上无此刺突,不参与受精卵的附着。幼虾孵化后发育20d的幼体第一腹肢内肢出现明显的生殖肢的特征,与推测的精巢的出现时间一致。在幼体期发育30d,出现内附肢的原基,之后内附肢发育减慢,第一腹肢内肢的外沿快速生长延伸,内附肢逐渐退化。雄附肢芽基同样在幼体发育30d出现,雄附肢不断增大,最后体积超过内附肢。关键词 中华锯齿米虾 Nanos蛋白 性腺分化 外性征 Abstract IIIAbstract 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 belo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