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1,620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模板.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0/2/3 文件大小:1.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模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20121207改)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目录1总则 32监测项目 33监测方案的编制 54各监测项目技术要求 65现场巡视 236监测频率及监测时限 257监测警戒值 278监测过程管理 289成果反馈 2910异常情况或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3111重要地段监测要求 3112测点保护及损坏补救措施 31附件1:各监测项目表格 33附件2:监测点编号及图例 40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要求1总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成果可靠,确保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适用于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控量测工作,也可作为苏州市类似地下工程现场监控量测的参考。苏州轨道交通工程监测工作的主要作用是: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测结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监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确保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苏州地区的同类工程提供类比依据。苏州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各施工监测单位均应遵守本技术要求。2监测项目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工程结构的稳定,而且要考虑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监测内容包括三类:(1)结构变形和应力、应变监测;(2)结构与周围地层(围岩与结构)相互作用;(3)与结构相邻的周边环境安全监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监控量测项目的设置应以设计文件为基础,以满足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及周边环境安全为基本要求,同时兼顾经济性和合理性。监测内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施工方法、设计要求、周围环境及地层特点进行编制,并能满足下列要求:(1)确保工程施工安全;(2)对工程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3)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要求下,力求降低监测费用;(4)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监测点的布设和测量应该合理,尽量减少与工程施工的交叉影响;(5)与后期运营监测工作有效衔接;(6)满足科研项目的设计要求。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地铁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选择也不同。根据地铁明挖基坑不同的深度、环境保护要求、地质复杂情况,将其分为三类(设计文件有规定的,原则上以设计文件的基坑等级为准),。、共同沟、桥梁、高层建筑、煤气管、大型压力总水管等重要建筑或设施,必须确保安全;或基坑开挖深度H≥10m;或周边地质等对工程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构)筑物;~2H范围内有重要管线或大型的在使用的管线、建(构)筑物;或基坑开挖深度7m≤H<10m,且周边地质等对工程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三级基坑周边2H范围内没有重要或较重要的管线、建(构)筑物,且基坑开挖深度H<7m,周边地质等对工程结构施工影响较小。注:H为基坑开挖深度承包商应根据设计文件中的监测项目作为监测对象,选择性监测项目应结合本工程的地质情况和周遍环境来确定。、:区间隧道施工监测项目监测项目选择地表沉陷▲建筑物和管线变形▲隧道沉陷▲隧道收敛▲土体水平位移(测斜)☆土体垂直位移(分层沉降)☆地下水位☆衬砌内力和变形☆注:▲为必须项目,☆为选测项目,可按设计要求选择。明(盖)挖基坑主要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一级基坑二级基坑三级基坑围护结构裂缝及渗水(巡视)▲▲▲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围护结构顶部沉降▲☆☆围护结构与中间柱差异沉降▲☆☆围护体水平位移(测斜)▲▲▲应力/应变☆☆☆水、土压力☆☆☆土体水平位移(测斜)☆☆☆土体垂直位移(分层沉降)☆☆☆坑底回弹与隆起☆☆☆爆破振速监测☆☆☆地下水位▲▲☆支撑轴力▲▲☆周边地表沉降▲▲▲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地下管线变形▲▲▲注:▲为必须项目,☆为选测项目,可按设计要求选择。3监测方案的编制建设工程监测方案的编制必须建立在对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与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工程相邻环境详尽调查,并与监理单位、测监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管线主管单位和道路监管部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构)筑物、管线进行初期调查,形成施工前建(构)筑物、管线状况的初始调查资料。监测方案的编制须依据或参考以下规范、规程和设计文件的要求:(1)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土建标段施工图设计资料;(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9)《城市测量规范》CJJ/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