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忆先师吴文藻与师母谢冰心.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忆先师吴文藻与师母谢冰心.doc

上传人:wxc6688 2020/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忆先师吴文藻与师母谢冰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忆先师吴文藻与师母谢冰心*刘绪贻吴文藻先生是1923年怀着“教育救国”的志愿,由清华留美预备学校送往美国留学的。1928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和“最近十年最优秀外国留学生奖”。1929年年初回国,受到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两个大学聘请。因其未婚妻谢冰心在燕京任教,他就进入了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原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所有教材全是外国的,教师是外国人或回国留学生,一般都用英语讲授。学生学了以后,无助于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吴先生对此情况很不满意,除用汉语讲课,并为自己讲授的三门课程(西洋社会思想史、家族社会学和人类学)编写汉语教材外,还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鲜明口号,力求将社会学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上,使社会学这一学科能有益于中国的国计民生。那么,怎样才能使社会学中国化呢,当时的一般办法是:或者利用书本上既有的中国史料去填写西方理论,或者是借用西方问卷去收集中国社会资料。吴先生认为,这两种方法均不能反映中国社会的实际。1932年9月~12月,燕京大学邀请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帕克来讲学,他带来了“研究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吴先生对这种方法极感兴趣,认为这可能就是使社会学中国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并且了解到,美国社会学界已用这种“田野调查”方法创建了芝加哥学派,而这种方法是从社会人类学学来的。于是,吴先生决定钻进去社会人类学这一学科中去,认为这一学科中最先进、最有力的是功能学派,并大力宣扬这一学派及其社区研究法。自此以后,他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化的事业:一是在北平市郊区建立清河调查实验区,并派学生参加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及其他各种田野作业。二是弘扬功能学派理论。1935年,他在天津《益世报》副刊《社会研究》上发表了《现代社区实地研究的意义和功用》、《中国社区研究的西洋影响与国内近状》和《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由来与现状》三篇论文。三是培养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林耀华、李安宅、费孝通、翟同祖等优秀学生到国外有关大学、导师那里学****1936年,吴先生休假期间到国外学****访友、调查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早年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主要研究美国史和社会学。1前一周回到燕京。经燕京校长司徒雷登苦苦挽留,他们夫妇在燕京又待了一年。1938年秋,他实在不愿留在已沦陷的北平,乃前往昆明,在事前联系好的云南大学利用英国退还庚款开设“社会人类学讲座”,由他主讲。接着又在云南大学创建社会学系,并任云南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系主任,还受司徒雷登委托,建立燕大云大合作的“实地调查工作站”。在此期间,他在西南联大社会学系兼课。因此,我就有幸选读了他讲授的文化人类学,并认识了心仪已久的他的夫人、著名女作家谢冰心。他当时很忙,讲课时间好像不是很多,主要是指定6本当时比较权威的文化人类学著作让我们自己阅读,读后写出读书报告。我不记得我的具体成绩,但我的印象是:即使不是全班之冠,至少也是很优秀的。吴先生家原住昆明。1938年9月28日,日机轰炸昆明后不久,迁到了呈贡县城内一座小山——三台山上那座被冰心先生称为默庐的小别墅里。大约是1939年夏、秋间,我因收集毕业论文资料,曾经住在呈贡县城旧书院中,离吴家很近,往往在周末到他家拜访,费孝通先生一般也在那里。我们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