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杨式太极拳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式太极拳简介.doc

上传人:wxc6688 2020/2/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式太极拳简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返回首页太极拳论坛太极拳经典名家及作者拳谱及套路太极术语解历史与发展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冯氏太极拳其它太极拳练功与健身谚语与歌诀推手与散手传说与新闻太极拳站点本网站信息       杨式太极拳简介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杨福魁(1799-1872),字露禅(禄缠),河北省广平府永年县人,幼时从师河南陈家沟陈长兴学****太极拳。陈长兴是陈氏老架继承者,他立身中正,不倚不靠,状如木鸡,人称“牌位先生”。杨与李伯魁二人,因不是陈族,居陈家数年所的无几,后发现隔院有哼哈之声,乃破墙壁窥之,见其师教诸徒拿发技术,于是与李伯魁每夜必窥,共同研究,功夫大进。后陈命杨与诸徒决,杨均胜,陈长兴始传其秘术。杨归,学者甚多,当时称他所教的拳为化拳,或为绵拳。他后至北京,清代王公贝勒学者也颇多,为旗营武术教师。当时因他武艺高强,世称“杨无敌”,从而打破了杨氏太极拳一花独放的情况。杨露禅的长子名杨钰,字班侯(1837年生),次子杨鉴,字健侯(1842年生),号镜湖,都自幼随父练功,各有特色。杨班侯长于“粘术”。杨鉴候大中小三种架子皆备,有善于枪竿,有传其三子杨兆清(1883年生,字澄甫)。杨澄甫幼时不善****拳,年将弱冠,始从父学,其父逝后,日夜苦练,工夫大进。他身材魁梧,动作架势大开大展,逐步形成匀缓、柔和、舒展的杨氏大架的风格。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架势有高、中、低之分。杨氏太极拳的精髓可归纳为“松”、“沉”两字。“松”是身体放松,让“气”流通无阻。“沉”是下沉,意念集中在腹部。杨氏太极拳的战术有十三式,即掤、捋、挤、按、采、捩、肘、靠、进、退、顾、盼、定。定,指中心平衡。前进后退,指步法。左顾右盼,是眼法。此外还有招架、击退、按、推拉、劈、肘、肩等。杨氏套路有108式、128式、148式、88式、24式等。杨氏太极拳简史杨氏太极拳,在世上已广经流传。可是追溯到杨式太极拳的起源,完全地窥探它的全面情况,是一件不很容易的事情。早在清朝时,自从杨禄禅(即杨露禅,以下同学艺于河南陈家沟开始,以后又传授给了他的儿子班候和健候以及孙少候、澄等人。对于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所继承和发扬太极拳术中的真诚、伟大的气质,至今仍然呈现出灿烂的光辉,使太极拳发展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永年杨家的轶事和趣闻广泛地在祖国大地上流传着,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杨福魁(号禄禅)出生于河北永年县南关地方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在农闲时,他常在县城西大街的一家杂货店里担任跑腿的差使。有一天,一个恶棍窜进了毗邻的太和堂药店中,欺侮药材以低廉价格卖给他,并挥拳向掌柜把手一举,那家伙立刻跌到数丈远的店堂外去了。禄禅目睹此景,极为惊奇。他领悟到这位药掌柜的武艺非等闲,由此,衷心地钦佩。后来,禄禅竭诚拜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