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I摘要自主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科技园区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各国都将建设科技园区作为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科技园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科技园区正在实施“二次创业”战略,战略实践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国科技园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们对科技园区、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科技园区的制度创新进行了研究。但是,对技术创新与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创新与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重视角对科技园区经济发展进行的研究为数更少。本文以中国科技园区经济发展问题为中心,在综述已有的关于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出发,借鉴美国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建立了含有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的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分析框架,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主线,采用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并辅之以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着重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二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对科技园区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科技园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进行的研究表明,世界科技园区的分布存在不平衡性,大部分科技园区位于少数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少。硅谷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经济成效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的科技园区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相对较少。中国的科技园区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园区相比,差距很大。中上发展,除了借鉴发达国家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之外,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对科技园区的创新网络进行的研究表明,科技园区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之间存II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产业集群的形成对科技园区产业结构的相对变化有重要影响。随着科技园区创新网络和产业集群的扩展,产业集群逐渐向创新集群演变。产业集群只有不断创新,向创新集群发展,才能保证企业产品和科技园区产业持久的竞争力。对科技园区创新集群的形成模式研究表明,产业、大学、政府三螺旋创新是科技园区创新集群形成的重要模式。从大学、企业、政府三元结构创新向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创新转变是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的战略趋向。从三元结构创新向三螺旋创新转变有赖于科技园区管理机构、科技园区所在的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推动的科技制度的创新、大学使命的转变和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三螺旋创新有效运行的关键是三元之间要形成互动的网络和良好的运作模式,对将制度因素加入到经济增长模型的主要方法的研究表明,制度在中国科技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增长效应,可以用市场化指数、非国有化率、对外开放度等变量作为代理制度变量。实证分析中,非国有经济增长率作为科技园区制度的代理变量更可行。对高技术企业制度创新的研究表明,高技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点是产权制度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高技术企业是以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主要特征的合约,只有使产权的安排、报酬的支付与生产率相一致的高技术企业,才具有持久的发展力和竞争力。对科技园区制度创新内容的研究表明,科技园区制度创新的重点是科技园区立法创新,立法创新的核心是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定位问题。对科技园区制度创新模式的研究表明,中国科技园区制度创新正在由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向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转变、由供给主导型制度创新模式向需求诱导型制度创新模式转变。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在发展高技术产业中何者更重要,要在成本—收益的框架下作出判断。如果技术创新的潜在收益大于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则技术创新重于制度创新,反之,则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在转型中国的背景下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科技园区,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对中国科技园区发展的实证研究和经验分析表明,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存在非III均衡性特征,除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般规律以及科技园区发展的初始发展条件不同外,主要原因是技术及制度的差异。本文认为,“创新—经济增长—科技园区发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又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创新与经济增长是制度变迁的原因,也是制度变迁的结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创新是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园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科技园区经济增长。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决定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成功的科技园区一定是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是科技园区发展的源动力,制度创新是科技园区发展的加速器。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应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同时注重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中国科技园区的相对均衡发展。关键词: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