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大道之行也.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道之行也.doc

上传人:825790901 2016/2/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道之行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道之行也》说课稿梅河口第二实验中学李艳秋一、说教材《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而这篇文章,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在七年级里,学生已学****了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学****文言文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以上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3、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二、说教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郑智华的一首歌《大同世界》引出课题。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文言文的恐惧心理,而且可以用饱满的热情和状态投入到学****当中。三、说学法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教会他们学****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1、借助原文翻译排除字词、句子翻译障碍。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假如给学生提供原文翻译,让学生朗读它,并根据刚才的印象推断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理解力。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四、说教学过程(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背诵《桃花源记》,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两千多年以前古人所谓的大同世界。(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与改进的过程。(三)个体领会,分析课文。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在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翻译识记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句式“由文中的“”句子,让我想到了“”。让学生进行赏析。比如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想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想到了陶渊明《世外桃源》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等。(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学****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同学解析文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的小结可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着更准确、更及时地把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追问学生:“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设题的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根据刚才得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我又设计了两道发散思维题:1、孔子的“大同”社会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阐述看法,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联系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第二个问题是: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象中的理想社会。(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五)教师小结,激励学生。本文也许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理想社会的文献,这其中凝聚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又折射出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康德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肃然起敬,一是深邃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的道德良知。”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这个理想。让我们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评课记录与反思陈老师:1、本堂课的导入设计平淡却很有效。老师让学生背已读过的《桃花源记》引入课堂教学,这既为学****新课作了铺垫,又强化了所学知识的积累。紧接着提问《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起到了较好的激趣作用,应当说这种导入是比较成功的。2、教师将本课设置了六个问题,课前让学生将预****结果分组板在黑板上,从检查预****效果以及帮助学生完成对内容理解的角度来说,此环节是安排合理的,这样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书写能力、解题能力。商榷:学生陈述答案时,只是停留在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