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境规划学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内涵:其实质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五)系统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答:(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2)环境规划学上,由于经济社会属性也会直接影响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程度,主要的相关因素包括环境目标、污染源结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排放方式、经济技术水平、总量分配准则等,因此在环境规划中实际利用的是允许纳污负荷量。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答: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作用: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7、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答: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8、试论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答:循环经济理论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发展起来的,单一产业不能构成产业生态系统,完成产业的生态转型,循环经济导向的产业生态转型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深刻的变革。作用: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经济,它通过纵向、横向和区域耦合,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融为一体,使物质、能量可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向积累、持续利用。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答: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4)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类。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6)选择性原则。5、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部门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别是什么,答:城市综合环境规划区主要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而部门环境功能区划一般可分为大气环境功能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包括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化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包括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鱼类保护区,一般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以及一般景观水域;噪声功能区分为5类:特殊住宅区、居住文教区、一类混合区、二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工业集中区、交通干线两侧等。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答:基本措施:(1)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包括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2)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包括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统计报表制度,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3)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包括协调发展规划方法的研究,生态工程工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