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3(下).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3(下).doc

上传人:875845154 2016/2/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3(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3(下)栀子汤系栀子、豆豉、枳实的本草学●栀(栀/卮/枝)子中品:。「栀」这个字,是古时铜酒杯的形状(「卮、栀」才是正体字)△栀子可染出美丽的黄色。栀子这味药,历来不知应归什么经,也不知道它泻的是那里的热。当整个胸口都有热闷着,用栀子泻下来,似乎栀子有作用到肺的区块,泻了肺的区块的火,食道是属于脾胃的区块也泻到了。有人说栀子泻三脏一腑(心、肝、肺、胃),有人说栀子专泻三焦之火,这类说法很多;JT认为干脆不谈栀子的归经,只说栀子泻郁火即可,就是火在那里塞住不通,栀子就有办法。同样是把塞住的火打通,还是有方向性的。栀子的药性会往下走并把热从小便带出来。所以当身体有上火时,吃了栀子后,接下来小便就是茶色的,它会把热从小便带出来,走的是小肠、膀胱这条路。栀子往下泻血分之火,另有其它药物也是专门泻血分之火,如连翘。连翘的药性是散的,它能把火从皮肤表面逼出来,不是往底下泻的。栀子和牡丹皮是好搭档,例如逍遥散;「逍遥散」的临床疗效就远不如「加味逍遥散」。虽然加了栀子、牡丹皮,整个药变寒掉了,有时容易拉肚子的人,吃了牡丹皮血分会寒掉,栀子也满厉害,牡丹皮比较厉害,可是加味逍遥散就是有这个力道,效果比逍遥散好很多。牡丹皮能泻阴中之火,什么地方愈阴,它愈能泻。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脏腑相比,脏比较阴,腑比较阳,动力高的,流动的身体是阳,固定的身体是阴。人体中最固定的身体是骨头,所以牡丹皮可以泻骨头发炎。牡丹皮可以泻阴中之火,泻脏火或骨头之火。栀子能泻郁火,故《本经》云栀子主「五内邪气」,就是好象有什么东西塞在里面的热。栀子又主「胃中热气」:有一个方子,把栀子炒焦打成粉,加生姜的汁一起吞,可治胃部灼痛(胃酸过多引起,可让胃酸不要再冲上来)伤科的「吊筋药」就是当撞伤,整块肉红肿起来,有水、有伤、有瘀血,发炎好象散不掉时:拿生的栀子粉末,加一点面粉,加烧酒(酒精40度以下的酒),弄成糊状,敷在伤口肿的地方,可消肿,能把瘀住的火气逼散掉。因此栀子消肿消炎的效果很好。栀子药材的选择:仲景方如果用到栀子,用生的栀子即可,不用加工,到药房直接买栀子即可。后代方如果指定用炒焦的栀子、炒黄的栀子:栀子在药房又可分成炒到微焦的,与炒到全部黑的;如果古代说是炒黄的「炒栀子」(栀子炒过比较不寒),药房给的是已经炒成黑炭的,那就变成栀子炭了。很多药烧成炭就变成止血药,寒凉的药性就改变了。在台湾买炒栀子会买到焦栀子,炒成炭的栀子就变成止血药。流鼻血拿烧成灰的栀子吹到鼻子里面,能止血。如果买不到「炒栀子」,就直接买「生栀子」自己用炒菜锅炒一炒即可。栀子主「面赤、酒疱皶鼻、白癞、疮疡」。(酒疱皶鼻即酒糟鼻)脸上长青春痘或皮肤表面乱长东西,可能是体内有热邪。皮肤的病可能是肺里有热邪,酒糟鼻可能和肺或胃有关。栀子配生姜能退胃热。内脏的热气发作在皮表或脸上时,对这一类牵扯不清的热,可用栀子。※代表性的治酒糟鼻的方见宋许叔微《本事方》,拿老山栀子打成粉,和同量的蜂蜡熔在一起做成蜡丸;每颗蜡丸如弹丸大。像口香糖般嚼食,可配茶或配酒,约半个月至一个月就可慢慢拔掉酒糟鼻的火。要现代人去嚼腊恐怕不容易。这些听听就好了,因为栀子的用途太广了,乃至于JT觉得在课堂教什么也不是办法,不如去了解栀子的特质是什么,然后看别的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