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大学校园IP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749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校园IP规划.docx

上传人:aishangni990 2020/2/6 文件大小:7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校园IP规划.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大学校园网的IP地址规划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校园网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局域网,IP地址规划是校园网建设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IP地址规划能够有效的网络冲突、病毒的扩散速度,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IP地址规划往往涉及部门需求、IP地址分配、VLAN划分、VLAN路由、地址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满足当前学校校园网的实际功能需求,根据某大学校园网的组建原理、技术特点及大学校区的具体需求设计了一个校园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网需求分析、IP地址的分类结构,IP地址编址,IP地址分配。根据要求在CiscoTracketPacker仿真软件中完成了IP地址的相关配置。经测试,结果正确,实现了设计目标。关键词校园网;IP地址规划;IP地址分配1引言众所周知,在电话通讯中,电话用户是靠电话号码来识别的。同样,在网络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计算机,也学要给计算机指定一个号码,这个号码就是“IP地址”。同时,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向新的需求和挑战,为了学校的科研、教学、管理技术水平,为研究开发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现代化平台,/技术的高速多媒体校园网已经越来越普及。整个高速多媒体校园网建设的原则是"经济高效、领先实惠",既要领先一步,具有发展余地,又要比较实惠。校园网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性以及积极性。校园网的建设主要是建立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行政、教学及师生之间交互式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学校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为开展网上远程教学、多媒体交互式立体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高速、稳定的支持平台;逐步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试等系统,为实现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师备课电子化、多媒体化打好基础;保证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便于以后集成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高层次教学。因此,校园网络规划中,IP地址规划至关重要,校园网的核心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教师机、学生机等均需合理设置IP地址。好的IP地址规划不仅可以减少网络负荷,还能为以后的网络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IPv4协议规定,每个互联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都有一个32位的IP地址,它包括网络号和主机号,这一编码组合是唯一的。把IP地址分成两部分的优点是使路由器中的路由表不会太大。路由器不必为每个目的主机维持一个路由选择表项,而为每个网络维护一个路由选择表项,当进行路由时,只检查目的地址的网络部分。本文第二节详细介绍了IP地址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IP地址的相关概念、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的分配等内容。IPv4常用地址结构分为A、B和C三类。A类地址可用作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容纳1600万个主机节点。B类地址可用作16000个网络,每个网络可容纳65000个主机节点。C类地址可用作2百万左右的网络,每个网络可容纳254个主机节点。为何当前的IP地址不足,ROAD小组研究后认为主要原因是IPv4B类地址空间耗尽和地址分配的非分级结构导致平面的路由空间。当1981年9月TCP/IP协议开始发布时,当时互联网上大约只有1000台主机,并且几乎所有的主机都是基于时分系统的大型机,为单个用户设计的计算机几乎不存在。因此在当时IPv4所拥有的40亿个地址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在分配IP地址时也就没必要太保守,从而导致早期的地址分配方案不尽合理,浪费比较严重。例如,申请到一个B类地址的用户单位,理论上可以用约65000个IP地址,但实际上接入的没有这么多主机。这也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IP地址被闲置,并且不能被再分配。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一些大学和公司占用了大量的IP地址,例如MIT、IBM和AT&T分别占用了1600多万,1700多万和1900多万个IP地址,而分配给象中国这么大国家所用的地址量还不如美国一个大学。由此导致一方面大量的IP地址被浪费,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国家如欧洲、日本和中国得不到足够的IP地址。最后导致互联网地址耗尽和路由表爆炸。到目前为止,A类和B类地址已经用完,只有C类地址还有余量。为了缓解地址危机的发生,相应地产生了两种新的技术无类型网络区域路由技术CIDR和网络地址翻译技术NAT。现结合校园网的具体情况,完成需求分析;掌握IP地址的编址技术;掌握IP地址的获取、分配方法;合理使用私有地址和公用地址。;(Protocol),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IP地址是设备的逻辑地址,位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全网唯一标志,分级地址结构(多维地址空间),由软件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