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6827万人(09年6795万人)常住人口:5957万人(09年6131万人)城镇人口:2573万人(09年2581万人)城镇化水平:%(09年为42%)GDP:12359亿元三产比重:14:52:34城市:16个地级市现状图主要成效1)%%,。)城镇体系不断优化省域城市群体系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皖北城市群“一圈一带一群”竞相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格局。沿江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皖北、皖西城市发展普遍提速,皖南旅游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县城和小城镇也呈现出快速扩张势头。3)城镇功能明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镇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22个市和大部分县城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部分城市适时调整了行政区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5)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芜湖、马鞍山、铜陵、淮北、合肥、淮南6个市先后被确定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芜湖市实行了“一元化”户籍制度,铜陵、马鞍山市率先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4)%%。城市发展迅速。2011年,%、%,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占51%、地方财政收入占65%、工业生产总值占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的57%,拥有近90%的高校和技术研究中心。2历史与区域视角下的安徽发展地理:五大板块淮北平原江淮丘陵长江圩区皖西山区皖南山区文化:三大区域皖北:中原文化皖中:长江文化皖南:新安江文化历史分析结论一:开放的地理空间和多元的地域文化皖北:中原文化皖江:长江文化皖南:新安江文化南京坯县寿县安城徐州周口苏州扬州开封南昌洛阳杭州安庆合肥历史视角:培育强大的中心城市,构筑开放的空间结构,形成多元的地域文化历史分析结论二:始终缺乏强大的中心城市汉朝:亳州、炎县、和县晋朝:周口、徐州、南京唐朝:开封、扬州、苏州、南昌宋朝:开封、洛阳、扬州、南京、寿县元朝:开封、杭州明朝:南京清朝:安庆建国:合肥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