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次北固山下(唐)王湾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2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去世。3写作背景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4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诗意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5整体感知王湾:洛阳(今河南)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号称“天下第一江山”。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人前行的道路。“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两岸阔,指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③海日生残夜,指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④残夜,夜将尽未尽时分,⑤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⑥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6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修辞:①对偶点题。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结构)②以“客路”“行舟”点明远离故乡,暗含漂泊羁旅之情。(内容)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炼字:“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象,在空间上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悬”字写出帆笔直高挂的样子,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修辞:运用对偶手法,通过写一幅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炼字:“生”和“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日”和“春”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哲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画面描述: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修辞:运用设问,诗人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