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43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20/2/11 文件大小:1.4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邹丽萍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三册教材简析:“观察物体”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教材提供了学生常见的教室、玩具猫、房子、钢琴等图片,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时可以从物体的前、后两个方向进行,也可以从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在不同的位置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观察情境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明确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准备图片或照片: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图片和生活照片,教室的前后照片,茶壶四个角度的照片。准备实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玩具布狗、茶壶等)教室准备:将桌子分组拼成方形,每个方形组桌四周各安排一个座位,每组的桌子上先摆好茶壶,再摆上纸盒、玩具布狗。学生准备:课前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并选举一人做组长。鼓励有数码照相机的带数码照相机。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使用一些适合学生的对策。对策一:重视直观操作,丰富感性材料。直观与操作在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实物、模型、图形及学生熟悉的图象等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来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是不同的。对策二:突出表象作用,促进思维过渡。表象是人们过去已经感知过,但现时并不直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反映,是过去感知痕迹的再现。这两个对策,正是本堂课所使用的教育形式的过渡。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接受直观感知(分小组观察茶壶等);即而,判断不同的图象是从哪些不同角度观察的(出示图片,判断观察角度),这便脱离了直观,让学生用已形成的表象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很简单,就是请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动作。准备好了吗?请起立,向左转,挥挥你的右手。向右转,请坐下。请用左手摸摸你的左耳朵;用右手摸摸你的左耳朵;请你指着邹老师的左手;请你指着邹老师的右手;(请一学生)请你站到我的右边,看看我的左半边脸(我好看吗?真会说话);再请你握握我的左手(你好!);谁还想和我做朋友?(另请一生)请你站到我的左边,握握我的右手。好玩吗?课后两个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玩一玩![案例分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这样的一个课前游戏作为引入,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出示照片,教学例一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首先:哪一张是教室前面的照片?哪一张是教室后面的照片?其次: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想一想,如果你是摄影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拍到的是哪里啊?[案例分析:从我们熟悉的教室照片入手,让学生体验一种亲近的感觉,使学生容易接受。]共同拍照,教学例二1、激发情感师:同学们,你们想自己拍摄照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