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显性性状】: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隐性性状】:F1未能表现的另一亲本的性状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正交】:用性状A做母本【反交】:用性状A的相对性状a做母本(豌豆正、反交的结果总是相同的:F1只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目比例大致是3:1)(注:正反交的结果一般不同,因为受精卵核内的DNA虽然由父本和母本共同决定,但受精卵细胞质内的DNA是由母本决定的)【杂交】: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间的交配(如:AA与aa交配)【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如:Aa与Aa交配)(表现隐性性状的个体自交一定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右图为杂交与自交的遗传图解标准格式)遗传图解书写要点:左侧要写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配子亲本基因型上方和子代基因型下方要写表现型亲本基因型左侧或右侧要写♂和♀(此图没有)要写出所有配子的基因型杂交符号为“´”,自交符号为“Ä”若产生多种表现型的子代,应在表现型下方写上比例。【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间的交配(如:Aa与aa交配)(F1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一种带有A,一种带有a。两种配子数目相等,比例必为1:1)【人工去雄】: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将花瓣掰开,用镊子除去全部雄蕊【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如:A与a互为等位基因)【配子】:生殖细胞(每个配子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如:AB、Ab、aB、ab)(孟德尔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因为原核生物不产生配子)【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AA、aa)常考概念:稳定遗传——纯合子(不需显性)【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Aa)【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如:AABb、Aabb)(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的个体开紫花,的个体开白花)【分离定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显性的相对性【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生物界中完全显性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特点:表现性直接反映基因型,F2的表现型比例与其基因型比例完全一致)【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如:人的ABO血型中,IA与IB为共显性,但IA、IB对i为完全显性)经典例子:白牛和红牛交配,幼牛的毛若是粉褐色的,则为不完全显性;若既有红色的毛,又有白色的毛,则为共显性。影响生物体表现型的因素:1、基因型(决定性因素)2、环境条件(分为生物体内在环境和外界环境)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显性性状的表现既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基因与内外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考判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双因子杂交试验的分析1/4YR1/4Yr1/4yR1/4yr1/4YRYYRR(黄圆)YYRr(黄圆)YyRR(黄圆)YyRr(黄圆)1/4YrYYRr(黄圆)YYrr(黄皱)YyRr(黄圆)Yyrr(黄皱)1/4yRYyRR(黄圆)YyRr(黄圆)yyRR(绿圆)yyRr(绿圆)1/4yrYyRr(黄圆)Yyrr(黄皱)yyRr(绿圆)yyrr(绿皱)(共出现4种表现型,9(=3*3)种基因型)概率角度分析:黄圆出现的概率:3/4*3/4=9/16黄皱出现的概率:3/4*1/4=3/16绿圆出现的概率:1/4*3/4=3/16绿皱出现的概率:1/4*1/4=1/16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队等位基因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两个事件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染色体行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数目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染色体】:细胞处于分裂期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度螺旋化和反复折叠,形成的线状或棒状的小体。一条染色体只包含一条DN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