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8、《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8、《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0/2/1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8、《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8、《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古文二则》之一。《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本文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优美的意境上“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大自然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主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己相融合的生命愉悦。另一方面,本文结构缜密、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另外,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以四言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在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悬着恰当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可以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二)过程与方法:1、布置预****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2、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2、学****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齐背郦道元的《三峡》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令人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二、走近作者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2、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属此类。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们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思想,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陶弘(hóng)景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与(yù)其奇者解释词语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②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全都。③歇:消散。④夕日:夕阳。⑤颓:坠落。⑥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⑦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