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范仲淹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48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范仲淹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20/2/13 文件大小:1.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范仲淹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武汉)滕王阁(南昌)岳阳楼*简介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身世之忧北宋真宗年间,山东,朱姓县太爷家,朱说,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身世之忧,醴泉寺读书,封闭式,小米粥,和衣通宵,64岁,铁粉朱熹,吃苦耐劳,闯荡江湖,顶天立地“三光”扬名*一起一落:兴化县令---母亲去世回乡丁忧---晏殊被贬---协管应天府---大批人才---晏殊回京---荐范仲淹---密阁校理(图书馆、人才储备库、机要秘书)---仁宗年幼,刘太后垂帘听政---跪拜之礼---书生牛犊不怕虎---被贬---“此行极光”二起二落:太后去世---重回京城---右司谏---郭皇后、尚美人---宰相吕夷简力劝废后---得罪仁宗和吕相---1033年,京东大旱,多次上书---开仓救灾---一捆野草---皇帝妃子吃---暗讽仁宗荒***---再次被贬---“此行愈光”---“臣非不知逆龙鳞者掇齑粉之患忤天威者负雷霆之诛理或当言死无所避。”三起三落:被贬至睦州、苏州---地方官为政有方---再回京任判国子监---闫文应毒死郭后---范仲淹上书---再次得罪郭后死敌吕夷简---权知开封府---首都市长---“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百官图》、百丑图呈送仁宗---吕奏请三宗罪---越职言事、结党营私、挑拨离间---三次被贬---“此行尤光”---忧字惹祸---一是忧君,担心皇帝没实权,担忧仁宗被蒙蔽;二是忧民,三是忧官,中流砥柱、不作为,贪官当道---为君主纠错,为百姓请命---“进则进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还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驻守边关多年,收到当地军民的一致拥戴,甚至得到了强硬对手的尊敬赞扬---他的军事谋略为大宋王朝换来了和平与安宁---也赢得了朝廷和后人的高度评价---然而,在西北边塞,他一直和主帅、副帅矛盾重重且我行我素---为何突然被调往前线?为何一再和皇帝唱反调---“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从而而来?1038年,北宋边境,李元昊建立西夏---范仲淹被推向历史前台---仁宗气急,褫夺官爵、经济制裁、发捕杀令、重赏灭李元昊人---三川口战役直抵延安---宋军几乎全军覆没---范仲淹被贬越州(绍兴)---韩琦(陕西安抚使)力荐范仲淹---军事才华崭露头角---十五年前,上书言事,长期议和,不能长久,宋20多年相对和平无战事,建议考试选拔优秀将领并培训,以备不时之需---遂而武举---认可其军事才干---西北战场--韩琦副统帅。*对西夏攻还是守?韩琦---主攻派。认为西夏不过四五万人,长期防守,成本太大,大宋懒理小西夏,要找主力部队决战,彻底解决。范仲淹---坚持守。深入对比,觉得宋不占便宜,天时地利上,西夏建都宁夏银川,气候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