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_专题观后感_《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我对印度电影的记忆停留在《流浪者》《大篷车》《永恒的爱情》那几部老电影中,画面唯美、音乐动听、舞蹈热烈,这成了印度电影的标志。但相对大牌明星云集、充满震撼力的好莱坞大片来说,我对于印度电影的兴趣并不浓厚。尤其是09年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上海上映时,我看到如此低俗的片名,就认定了这肯定又是一部无厘头的搞笑片,所以我连这部影片的介绍也没有看过,更不用说去电影院观看了。这次秦老师推荐我们看这部电影,起初我心中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直到上网下载观看后,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它不仅保留了印度电影人能歌善舞的特长,更融入了一些美式幽默,令这样一部时间特别长,充满教育气息的影片看起来别有滋味,不知不觉中时而被剧中主人公不羁的言语逗得笑个不停,时而又在剧中人的叹息与无奈中皱紧眉头。《三傻大闹宝莱坞》讲述的是:法罕、拉加和蓝丘三个人都是印度最好的学校之一——帝国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是室友又是好朋友,但他们性格却是截然不同的。法罕喜欢摄影,可是他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让人仰慕的工程师,便省吃俭用供他上学,法罕为了不让父亲失望,才不得不进入帝国工程学院学习自己毫无兴趣的工程学。拉加喜欢工程学,但是他背负着养家的重任,令他丧失自信,整天靠神灵的庇佑。因此,法罕和拉加的学习成绩非常糟糕。而蓝丘,他热爱工程学,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时常还要顶撞、捉弄院长,质疑院长的教学理念,是院长眼里绝对的问题学生。蓝丘在学院的学习生活中,时刻鼓励着自己的好朋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勇于追寻自己的理想。最终他们三个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各自的梦想。现代人们不得不为了追逐名与利逼迫自己不顾一切地“奋斗”,往往为此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就如同影片中病毒院长说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渐渐蔓延到了大学校园,甚至到了中学、小学……教育制度中的不完善,又进一步促使机械性的学习方式的加剧。正如影片中教授问大家关于“机器”一词的定义时,蓝丘简洁易懂的解释竟被教授否定。教授要求大家的是死记硬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考试,可见这样的“填鸭式”的教育体制下,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也只会复制,不可能有所创新。那这个社会要那么的“复印机”有何用?社会会因此有进步吗?同样,这些学生将来即使成为了人人梦寐以求的工程师,成为这个社会的佼佼者,他们真会为自己的成就骄傲吗,他们会有真正的快乐吗?正如影片中因不满院长的教学思想而顶撞院长的蓝丘被院长为难让他上一堂工程学课时,蓝丘在黑板上随意书写了两个单词,让大家用30秒钟找到这两个词的定义。出于长期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的影响,大家已有了一定的惯性思维,包括院长在内所有的人近似疯狂地翻阅书籍寻找答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当蓝丘公布大难答案时,所有的人都愕然了。此时,蓝丘才追问大家:“这些知识,你是否好奇,是否感兴趣?”所有的人无言以对。包括院长在内,我想他们大概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要学好一样知识,首先是一定要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