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重庆沙坪坝滨江路项目研展报告.doc

格式:doc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沙坪坝滨江路项目研展报告.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1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沙坪坝滨江路项目研展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路项目
研展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重庆市概况
第二部分、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情况
第三部分、区域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项目概况
第五部分、项目规划初步方案
第六部分项目运营与管理
第七部分项目可行性分析
上海绎凯博才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重庆市概况
重庆市概况及规划
1、重庆市概况
重庆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抗战时期,重庆曾为国民政府陪都,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重庆仍为直辖市。建国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撤销原重庆市,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
重庆是我国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城市,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鳞次栉比,依山傍水,故有“山城”和“水城”之称。重庆目前是全国面积最大、行政管辖最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辖14个区、26个县(市),人口3072万。重庆在我国经济发展总格局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社会经济
2002年重庆主要经济指标状况(%)
综合重庆经济运行的特征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重庆市工业生产仍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2年1-%,继续保持稳中趋升的增长态势。
年度
指标
2001年增长
2002年1-6月
增长
2002年7-12月
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8—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现金收入)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3、城市规划及其发展
重庆城市规划根据《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20年)新《总规》规定:
(1).性质与发展目标——重庆是我国直辖市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交通通信枢纽和贸易口岸;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中心。到2003年,争取把重庆都市圈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富有历史传统文化和山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2).规划范围——规划按3个空间层次划分:主城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都市圈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同都市圈范围一致。
(3).城市规模——重庆市1994年主城人口规模242万人,2000年250万人;政府规划争取在2010年主城增加到290万人,到2020年增加到300万人。重庆市1994年主城建成区面积158平方公里,2000年175平方公里,政府规划争取在2010年扩大到240平方公里,2020年扩大到315平方公里。
(4).镇体系——具体格局为1个特大城市(都市圈)、2个大城市(万州、涪陵)、9个中等城市、33个小城市、192个小城镇以及517个1万人以下的一般建制镇。
(5).城市总体布局——主城用地结构分为3片区,12组团。12组团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割,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主城以渝中组团为市中心,并在片区分别设4个副中心。外围组团11个,构成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二、沙坪坝区概况
沙坪坝区位于嘉陵江畔,重庆主城区内,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区和重庆重要的工业基地。,辖13个街道、12个镇。常住人口65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万人左右。沙坪坝的经济实力整体较强,农业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蔬菜生产和多种经营为两翼的发展方向,推动农村经济向综合经营方向发展,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得以加快。工业是沙坪坝的经济主体,以军工、冶金、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纺织、化工、医药等为主体,产业门类较齐全,偏重型发展的工业体系。嘉陵摩托车、特殊钢材以及私营摩托车等远近闻名。商贸市场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单一经营模式,形成多种经营方式的流通格局。重百、新世纪、肯德基等大商家已进驻沙区。
沙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文化教育区,全区大专院校9所,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300多所,。全市几乎所有重点中学都集中在沙区,全国重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