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地方特色之黄梅戏.ppt

格式:ppt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省安庆市地方特色之黄梅戏.ppt

上传人:精选文库 2016/2/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省安庆市地方特色之黄梅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雀东南飞福建南平鸳鸯石:南平市延平区--茫荡山高坪村 广东东平鸳鸯石:东平镇,玉琢山海滨公园内的北环迳山腰。?韩再芬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此剧获得中宣部和文化部大奖。韩再芬也因此剧获得单项个人表演金奖。?1995年,黄义士编剧的黄梅戏《孔雀东南飞》由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排演,参加中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演出,韩再芬饰演刘兰芝,熊辰龙饰演焦仲卿。后被拍成电影,主演董家林黄梅戏版孔雀东南飞◆黄梅戏一、简介二、发展史三、角色四、剧目及语言五、名人简介黄梅戏起源:大别山采茶调乾隆年间(结合安徽怀宁民间艺术和安庆方言)怀腔或者黄梅调发展(结合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黄梅戏民国九年(1920年)的《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第一次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第1阶段,约从清代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初从歌舞发展成“两小戏”和“三小戏”,后又吸收当地流行的一种叫“罗汉桩”的说唱艺术,并受青阳腔和弹腔(指徽调)的影响,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这一阶段,积累的剧目,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多表现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断,如《打猪草》、《卖斗箩》等。演唱时,只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以载歌载舞为特点,表演着重对自然生活的细致模拟,而无固定程式。这个时期的黄梅戏,基本上还是农村劳动者一种自唱自乐的文艺形式。?第2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1926年,著名演员丁永泉(旦)和曹增祥(生)、丁和寿(丑)等进入安庆市区,先是分散清唱,影响日渐扩大,后进入固定场所,作营业性演出。到1931年,安庆市区已有两家演出黄梅戏的剧场,即新舞台和爱仁戏院。1931年和1934年,分别由查振卿、丁永泉等带黄梅戏班到上海,在九亩地一带演出,直到抗日战争开始,才返回安徽。?第3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从流行安庆一隅的民间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1953年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下,诞生了《夫妻观灯》、《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等传统剧目;编演了神话剧《牛郎织女》?这一时期,出现了对黄梅戏表演艺术做出较大贡献的严凤英、王少舫、等有成就的演员。?现在黄梅戏专业剧团共有50个,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表演细腻动人,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角色行当:正旦、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脸、正生正旦正旦又称青衣。多扮演庄重、正派的成年妇又称青衣。多扮演庄重、正派的成年妇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稳重大方。女,重唱工,表演要求稳重大方。《《罗帕记罗帕记》》中的陈赛中的陈赛金金小旦小旦又称花旦,多扮演活泼、多情的少女或又称花旦,多扮演活泼、多情的少女或***,要求唱做并重,念白多用小白,***,要求唱做并重,念白多用小白,声调脆嫩甜美,表演时常执手帕、扇子声调脆嫩甜美,表演时常执手帕、扇子之类,舞动简单的巾帕花、扇子花。之类,舞动简单的巾帕花、扇子花。《《打猪草打猪草》》中的陶金中的陶金花、花、《《游春游春》》中的赵中的赵翠花翠花小生小生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表演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表演时常执折扇。时常执折扇。《《女驸马女驸马》》的李兆廷、的李兆廷、《《天仙配天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