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颍东区育新小学仪容仪表要求规则小学生仪容仪表具体要求仪表仪容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素养的体现。小学生的仪表仪容应该符合小学生的身份、年龄特点,以整洁、大方为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精神,学校制定小学生仪容仪表具体规定:—、头面部要求:1、 头发符合学生身份和性别特征,不烫发,不染发,不理光头。2、 男生头发前不过眉毛,侧不过耳朵,后不过领。3、 女生头饰不过于异型。4、 经常洗头,头部无异味。5、 每天早、晩必须洗脸、刷牙。做好脸部清洁,面部干净,耳后要干净。6、养成经常整理自己仪表仪容的习惯。二、着装要求:学生服装必须整洁、合身。外衣纽扣、拉链必须完好,鞋带必须系好。集会和重大活动,学生必须穿校服。2、内衣不得长于外套。外头纽扣、拉链必须完好。非运动期间,必须扣好纽扣、拉上拉链。3、学生上学穿便于运动的鞋子,建议穿运动鞋。不允许穿拖鞋上学(夏天可以穿运动型凉鞋)。更不允许穿带轮鞋。三、饰物和挂件要求:1、学生上学应该佩戴红领巾,天气炎热时可以不佩戴红领巾而戴校徽。2、红领巾要保持干净和完整,戴在胸前。3、建议学生不要在身上悬挂其他物品。四、 手部要求:1、 不留长指甲,女生不涂指甲油。2、 指甲内无污垢、饭前便后要洗手。全天候保持手部干净,尤其手背干净。3、 不在手及手腕处贴粘贴纸和涂抹。五、 其他要求:1、 学生尽量使用双肩书包。可以用简易包替代书包,不允许用轮拉书包。书包必须保持整洁。在上下路上,书包的外部拉链必须拉上。不允许不用书包而手拿书本文具。2、 保持作业本、课本干净,上课桌面物品摆放整齐。3、 学生在校不得戴任何首饰。活动篇一锣鼓喧天春风醉育新艺体在腾飞2月16日下午课外活动期间,为迎接颍东区教育局即将主办的春季运动会开幕式庆祝演出活动,育新小学腰鼓队正在学校操场上紧锣密鼓的排练着。育新小学腰鼓队是育新小学课外活动一大亮点之一。近年来曾参加过许多校内外大型的表演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育新小学腰鼓队一直在传承着育新小学蓬勃向上的精神。腰鼓队的队员们毕业了一届又一届,老队员升入初中,新队员接力而上。学校体卫办与少先大队为此付岀了艰辛的努力,不论从人员的选拔到队形队列的组建,还是从鼓点节奏的创作到舞蹈动作的编排无不渗透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孩子们在操练时守纪律,苦练习,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这正是育新小学的精神。他们的行为正感染着育新小学全体学生。当令人热血沸腾的锣鼓声响起,2400多位育新学子勤奋刻苦、乐学慧学的精神面貌油然而生。据悉少先大队正在决定组织扩大腰鼓队的阵容,从高年级各个班中再选拔组建育新小学百人腰鼓队,让那些热爱腰鼓表演的孩子们都能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此同时,育新小学女子足球队、男子篮球队也正在操场上加紧训练中。据体卫办刘桂英主任介绍,足球队和篮球队将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期间坚持训练一个小时,体卫办将定期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教学,还要不断发出邀请函与兄弟学校进行联谊赛,更好的促进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活动篇二防震演练保安全平安健康把书念——育新小学开展防震演练活动育新小学开展防震演练活动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地震9周年纪念日。为提高全校师生的应急疏散避险、避震能力,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减灾自我保护意识,保证全校师生在地震预报发布或地震发生后,急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地震应急疏散,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颍东区育新小学于5月11日上午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为做好这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将演练活动做实做细,学校先后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制定了详细的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对演练过程作了周密的部署,要求疏散中每一位教师各司其责,各就其位,责任到人,对安全逃生方法、路线、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5月11日上午9:30,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正式启动。在演习前各班都进行了详细地宣传教育活动,各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地震知识及避险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反复学习并练习了应急避震和安全疏散的全部过程。当防震警报声响起,各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指挥下,根据防震演练的具体安排,在听到警报短音连响三遍后,马上指导学生迅速做好避震准备,孩子们就近躲避,迅速蹲到坚固的课桌下,用双手护住头部。大约两分钟后,警报声长音响起,各班老师立即组织学生排队用手抱头、弯腰低身、沿着预定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班级。到达安全的地点后,各班老师清点并上报学生人数。整个疏散演练过程既紧张又有条不紊,没有疏漏一个学生,没有岀现碰撞和踩踏事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战演练结束后,各班将进行及时总结,开好一次班会,做好一期防震避险的手抄报。演练结束后,副校长孟凡超对演练活动中的优点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演练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应急演练要求。这次防震减灾紧急疏散的演练,不仅大大